经管之见/打好经济基础 冷静应对贸战\李 勤

经管之见/打好经济基础 冷静应对贸战\李 勤

  图:2024年全球稀土产量39万吨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礼记.中庸》),是中国经济建设的方针。第一个五年计划(1953年至1957年)的核心任务是集中力量进行工业化建设。该计划的成功是中国工业化的重要里程碑,为中国建立独立、完整的工业体系打下基础。

  上周召开的二十届四中全会提出,“构建以先进制造业为骨干的现代化产业体系。要优化提升传统产业,培育壮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促进服务业优质高效发展,构建现代化基础设施体系。”这是延续第一个五年计划中长期部署、基础先行的高瞻远瞩方针。

  笔者认为,这是中国为未来在波谲多变的世局中筑好基础,为经济持久增长厘定清晰而明确的方向。本文是就此讨论,并提及香港可起的作用。

  今年4月初,美国政府一改先前加征关税的态度,通过媒体一而再放出调低中国货物入口关税率的烟幕。然而,中国冷静应对、淡然处理。4月23日,中国外交部发言人表示:“对于美国发动的关税战,中方的态度很明确:我们不愿打,也不怕打。打,奉陪到底;谈,大门敞开。”这是有的放矢,显示中国政府已作长期作战的打算。

  弱国无外交,弱经济体也没法打关税战,只能委曲求全,因此中国早已在各方面做好准备,打下坚实根基。

  其一,中国的制造业体系完整,是全球唯一拥有联合国产业分类中所列全部工业门类的国家,形成完整的供应链,大部分商品和服务可以通过内循环提供,而很多高科技产业零件都可以自行制造,不假外求。

  其次,中国重视长期规划,各种产业协调发展,互相促进,不会偏重于某一方面,亦不会出现某一重要领域(如芯片)出现空白地带,这样便可以避免给别人卡脖子。在重要稀有资源稀土方面,中国有丰富储藏量,为充分利用它,前期制订周全的长期规划,经过多年努力,现时已在开采、分离、冶炼和磁体领域取得领先优势,执世界牛耳。此乃有远大眼光、剑及屦及的成果。

  其三,中国重视培养工程师,每年约有500万名工科毕业生投入市场,补充制造业的高质素人才。根据国务院的数据,从2000年到2020年,中国的工程师队伍从520万急升至1770万,迄今已形成有约2000万名工程师的庞大队伍。中国的“工程师红利”正释出巨大智能。他们利用高科技成果(如工业互联网,人工智能等),推动中国从“世界工厂”提升至技术含量和附加值更高的“中国智造”,因此中国全球竞争力大大提高。

  其四,中国政府鼓励企业到海外投资,尤其是从事制造业的企业,如比亚迪已在匈牙利投资设厂,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规避美国高关税率的牵制。

  其五,面对美国的挑战,中国政府及企业早就采取“自主研发”的方针。美国近年对华为发起一轮又一轮的围剿,包括谷歌宣布终止华为更新安卓系统,但华为在此之前7年就开始研发鸿蒙操作系统,兼容全部安卓应用,还打通了手机、电脑、平板、电视、汽车,统一成为智慧操作系统。美国越是打压,中国越是发奋图强,华为就是一个例子。

  其六,2021年,国务院提出“内外贸一体化”概念,用意是扩大国内市场,减轻贸易壁垒的冲击。近日,各大平台进一步推动“出口转内销”。

  香港发挥内联外通优势

  内地改革开放后,最大的外地投资来源便是香港。笔者认为,香港在今次中美贸易战中,可以继续发挥“国家所需、香港所能”作用,主要有两点:

  (1)香港可以利用多年沉淀下来的国际联系,多交朋友,向外宣扬中国对外的“平等互利”方针,共创美好末来。

  (2)香港可以做好中国企业(尤其是高科技产业的成员)扬帆出海的桥头堡及参谋,协助他们认识国际标准和各目标情况,顺利进入国际市场。为此,香港要不断提升本身的实力。

  《建议》还提出的发展新思路、新政策、新方向,例如提出“加强原始创新和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拓展国际循环,以开放促改革促发展”等,都是香港独特优势所在,正是香港大有可为之处。建议香港及早谋划,及早部署,对接好、落实好“十五五”规划港澳篇章,配合国家筑好基础、持久应对的大政方针。

  (作者为理大工管博士、资深金融家)


© 版权声明
THE END
欢迎随手分享,喜欢就支持一下吧
点赞13 分享
评论 抢沙发

    暂无评论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