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建局7年樓「計價」不改 清倉儲備只需5載 – 地產新聞


市建局7年樓「計價」不改 清倉儲備只需5載 – 地產新聞
市建局提出應檢討同區7年樓齡收購機制。

436億淨資產漸耗 收購機制正檢討
市區重建局上年度財政赤字,為免收購重建項目一再蝕錢,提出應檢討同區7年樓齡收購機制。發展局局長甯漢豪昨日在立法會一個委員會表示,當初推出7年樓齡收購機制是為加快啟動市區更新,惟現時有關做法造成「高買低賣」,甚至對私人市場收購造成阻力。她又強調當局不只會檢討7年樓齡賠償,將檢討全個配套,包括「樓換樓」計劃或會作出調整。
議員鄧家彪在會上質疑,持續用7年樓齡收購機制或會增加市建局財政負擔,「究竟市建局有否與政府計過數?」擔心政府要市建局持續用7年樓齡模式進行市區重建,財政上和公共財政上將難以負擔,也未知要注資多少才能勉強運作多少年。而身兼市建局非執董的議員陳學鋒則關注,能否提供更多補償方案讓居民選擇,以加快重建收購進度。
「樓換樓」安排或調整
甯漢豪回應指,現時不只會檢討7年樓齡收購機制,亦會檢討整個配套,例如能否提供受重建影響戶「樓換樓」安排與金錢賠償之間的選項。
市建局行政總監蔡宏興則重申,雖然市建局上年度淨虧損約27億元,連續3年錄得虧損,但目前財政仍然穩定,現時資產淨值約436億元,未來也陸續有項目開啟,惟他坦言,若7年樓齡政策不變,之後5至10年便會用盡資源。
發展商入標態度審慎
市建局主席周松崗在會上亦表示,由於過去一年全球經濟環境波動,本港經濟及房地產市場復甦步伐受影響,發展商入標投地態度因而偏向審慎,直接影響市建局重建項目的招標及財務收入。雖然市建局上年度曾推出「九龍城啟德道/沙浦道發展計劃」招標,惟最終只接獲一份不符合招標條款的標書,導致項目流標,市建局上年度沒有獲得任何賣地的前期收入。
此外,有議員亦關注過往許多業主為讓市建局盡快收購重建,刻意任由樓宇老化而不作維修保養,甯漢豪回應稱,明年初會就建築物條例在立法會展開檢討及修訂,屆時會「重錘」讓業主負上責任進行樓宇維修。


© 版权声明
THE END
欢迎随手分享,喜欢就支持一下吧
点赞15 分享
评论 抢沙发

    暂无评论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