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港置業階梯被批評不完善,有政黨建議推出租置2.0,以市價20%至25%售賣20年至30年樓齡的公屋單位;同時讓房署繼續外判管理,避免後續管理混亂。該政黨認為目前公屋政策限制住戶的經濟上流空間,認為要改變目前「公屋、居屋、私樓」的房屋階梯順序。
議員陳學鋒認為當公屋住戶居住20年後經濟能力會向上流動,因此部分人會讓下一代搬出公屋避免富戶問題,認為會導致公屋人口老齡化問題。他指出年輕人剛工作亦只有一萬多元工資,未有足夠經濟能力置業,最後導致「公屋就是老人家住的,年輕人搬了出來,又要另外租一個單位住。這樣搞一搞,大家都向上流動不了。」
建議房署協調外判管理
他認為政府過往租置計劃不太理想,例如出現後期的管理問題;價錢太便宜容易轉手謀取暴利等。他建議把20年至30年樓齡的公屋單位用作租置2.0,指過往調查顯示80%至90%居民有意欲參與。他又指過往計劃出售單位後導致管理公司分散、管理混亂,新方案建議由房署統一協調外判公司管理,同時開放公眾使用公共空間。
他指出,本港應建立一個房屋階梯,能夠幫助居民置業;同時能夠為庫房取回一定的收入。他表示,現在香港總體公營房屋大約是85萬戶,20年至30年樓齡的單位約有23萬至25萬個。他建議租置2.0售價為市價20%至25%,估計約為80萬至100萬元,但30年以上太舊的單位或有漏水、需要重建等問題,建議不要賣。他又建議加入5年禁售期,其後開放綠表;10年後才可在公開市場售賣,避免有人轉手牟利。
另一議員陳恒鑌表示,一個公屋單位的建造成本約為70萬元,因此建議的售價實質上只是收回成本。他指當局直至2030年的公屋單位供應約有16萬個,即平均每年都有兩萬多個,加上公屋流轉率極低,即使賣了它,對房屋供應影響亦是極小。他說不同發展區亦會有房屋單位供應,政府已覓得30多萬個公屋單位的土地,因此預料供應充裕。
广告声明:文内含有的对外跳转链接(包括不限于超链接、二维码、口令等形式),用于传递更多信息,节省甄选时间,结果仅供参考,硕谷新闻聚合所有文章均包含本声明。
暂无评论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