樓價跌削消費信心 發展商投地意欲減 – 地產新聞


樓價跌削消費信心 發展商投地意欲減 – 地產新聞

在全面「撤辣」,樓市未見起色。有市民昨在《施政報告》地區諮詢會上反映現時樓價下跌30%,關注政府如何刺激樓市交投讓經濟好轉。另外,有建築裝修專業員認為疫情後經濟下行,發展商減少投地和新項目,令到業界出現惡性競爭,「10蚊嘅工程用8蚊去做」,引發拖欠工資、「爛尾收場」等問題。另有人關注北部都會區及重建舊區的確實時間表。
來自東區的蔡先生認為香港樓市疲弱,樓價跌了30%,嚴重影響經濟以及消費市場。他關注政府如何刺激樓市交投讓經濟好轉,以及施政報告是否有措施支援工商舖位市場。他指銀行對於工商借貸嚴謹,又建議在改裝為學生宿舍的政策上拆牆鬆綁。
從事建築裝修行業的呂先生表示,疫情後經濟下行,發展商減少投地和新項目,導致業界青年就業不足。雖然政府公布北部都會區和屯門填海工程,但他認為樓宇建築數目仍然大幅減少,例如屋宇署數據顯示5月私人發展商只有3伙動工,比起4月時的193伙下跌九成,創15年來的新低。
承建樓宇轉型維修 惡性競爭
他指建造業每年消費的金額是3,000億元,工務工程、維修保養、加建改建及私人項目共佔1,000億元,雖然財政預算案追加1,200億元,但仍然很難消化,迫使主要承建樓宇建築的公司轉型變成維修保養,令業界出現惡性競爭,「10蚊嘅工程用8蚊去做」,又認為會引發拖欠工資、「爛尾收場」等問題。他建議向私人發展商提高稅務寬減、低息貸款,以及設立簡單社區建設基金,加快發展。
一名測量界學生期望政府推出一個真實的北部都會區時間表及舊區重建的時間表。何先生關注簡樸房登記制度,指有市民擔心,由於業主投放大量成本,未來租金或上升。他建議政府提供資助減低生活壓力,認為現金資助會推高租金通脹,因此建議使用消費券形式。另外,深水埗一個非政府組織負責人余先生又關注大廈維修問題,建議政府加入更多創新科技元素,讓社區舊樓使用新科技,提升大廈管理和維修的層次。
政府回應時強調工程沒有減少,有一直加大,又指在宏觀和微觀的方面都要照顧,宏觀來說要「搞大個餅」,「因為個餅裏面大咗個個都受益,亦都非常重要嘅係,每個人嘅餅嗰份都要大塊。」政府重申整體測試微觀和宏觀,現時有行業做得成功;有行業有壓力,政府感謝相關協助中小企的意見。


© 版权声明
THE END
欢迎随手分享,喜欢就支持一下吧
点赞9 分享
评论 抢沙发

    暂无评论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