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區7年樓齡」 補償機制或叫停 – 地產新聞


「同區7年樓齡」 補償機制或叫停 – 地產新聞
市建局已開展的6個重建項目,將維持現有補償安排,避免影響進行中的規劃。

市建局總資產436億 長期高買低賣增壓力
市區重建局行政總監蔡宏興昨日於電視節目上表示,會檢討「同區7年樓齡」收購補償機制,直言現行機制導致市建局近年屢現「高買低賣」問題,加劇財政壓力。不過已開展的6個重建項目將維持現有補償安排,避免影響進行中的規劃。
蔡宏興披露市建局最新資產狀況指,截至今年3月底,市建局總資產達436億元,其中現金流約200億元,他強調財政健康,現金流足以推動現行6個項目,暫無迫切發債需求,但需未雨綢繆。
面對近期多個發展商將新盤「轉賣為租」,蔡宏興表示尊重發展商的市場觸覺,又以中環ONE CENTRAL PLACE為例,該個由信和置業與市建局合作項目近期轉為招租,首批29伙月租由3.7萬元起,租期最短一個月,主要針對內地專才及商務旅客,認為此舉能回應住房需求,提升香港競爭力,且由於可透過融資處理,因此轉租不影響重建資金回籠,若然租務市場持續火熱,不排除更多項目轉租。
研整合舊巷 釋街道面積
另外,蔡又提到政府最近給予市建局兩塊土地,令市建局資產更完善,增強舉債及融資能力,但現時市建局遇上的問題是「我們舉例拿100元做一個項目,我們製造的價值可能是100元以下,城市老化不會停下來,會愈來愈迫切。不是政府去收的話,私人去收究竟肯付多少錢,其實都有參考價值」。因此他認為要同時提升項目價值,而除了地積比轉移,土地用途亦要彈性,並會採用新方法吸引發展商投標。
他又透露,會考慮研究發展商達收益門檻後與市建局分紅的制度,並且研究將一些沒需要使用的舊巷作街道整合,將街道面積釋出到重建計劃中,增加重建計劃的價值。他又指,過往拆卸樓宇後,很多時要待地產商進場才能開展前期工程,但他認為如將一些電纜、水渠轉離地盤等的前期工程,可由市建局早一步開展,讓發展商進場時更加容易作風險管理。
擬強制業主儲錢作維修
至於針對延長舊樓生命周期,蔡就提出盡快分階段強制業主儲錢作預防性維修,延長舊樓重建時間,但就針對樓齡約30年或以下樓宇。他解釋,50、60年樓齡的舊樓一直沒有相關措施,故難以即時強制實施,因此針對該些樓宇應先改善其管理,如部分大廈連管理公司都欠奉,應先考慮在該方面立法。


© 版权声明
THE END
欢迎随手分享,喜欢就支持一下吧
点赞8 分享
评论 抢沙发

    暂无评论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