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观察/国际货币体系趋多极化\邓 宇

金融观察/国际货币体系趋多极化\邓 宇

  图:数字人民币的发展在中央银行数字货币当中较快,应用前景广阔。

  伴随“逆全球化”、保护主义及国际经贸体系加快调整,以多元和平衡为特征的国际货币体系加速演变。在此过程中,以中央银行数字货币(CBDC)、稳定币为代表的新兴货币形态带来了新的技术创新,并从底层逻辑推动国际货币体系的变革。

  短期内,以美元为主导的国际货币体系的变革将经历许多新的挑战,但推动多元和平衡的国际货币体系的主流声音渐强,更高效率、更具安全和韧性、信誉更加稳定的货币范式将更受青睐。同时以人民币跨境支付系统(CIPS)、欧元区支付结算系统(TIPS),以及其他新兴国家倡导的新兴跨境支付系统如金砖国家支付系统(BRICS Pay)将在推进国际货币体系多元化进程中发挥关键作用。

  中长期看,“去美元化”并非国际货币体系自然走向多元的终局,国际货币体系变革背后还将有更强烈的博弈,包括国际监管协调、环球金融基础设施建设等,以及新型货币在技术、规则等方面还有待严格规范,并面临新旧国际货币权力的激烈竞争。未来通过凝聚国际共识及促进国际监管合作,将有助于防范因国际货币体系变革而引发的“碎片化”风险。

  央行数字货币稳步推进

  CBDC是由中央银行发行的数字化形式的法定货币,代表着国家信用。鉴于人民币和欧元在国际货币体系的重要性,发行数字人民币和数字欧元的内在驱动更强,且相比于数字美元的停滞,数字人民币和数字欧元的进展更快,应用前景广阔。但与此同时,面对国际经贸秩序调整,CBDC的发展还需探索除了技术共享、规则互联之外,更加复杂的国际监管协调,以及所涉及的司法管辖和现有金融基础设施互通等广泛议题。

  一是数字人民币进入跨境应用阶段。数字人民币的研发和测试较早,从境内零售支付领域还拓展到了资金管理、供应链金融、信贷服务等,基于数字人民币应用的领域和场景不断丰富的同时,数字人民币的跨境应用也在稳步推进,包括关注度较高的多边央行数字货币桥(mBridge)项目,参与方包括中国人民银行、香港金管局、泰国央行、阿联酋央行,2024年6月正式进入最小可行性产品阶段,沙特央行同年加入成为全面参与成员。

  2025年6月,中国人民银行行长潘功胜在陆家嘴论坛宣布设立数字人民币国际运营中心,标志着数字人民币跨境应用将实现全球布局的新跨越。比较而言,数字人民币经过十馀年的研究探索和持续的技术测验、场景应用,发展思路逐步清晰,配合扎实稳慎推进人民币国际化,数字人民币将扮演关键角色。考虑到中国外贸企业巨大的进出口贸易支付结算效率和安全的双重需求,通过数字人民币跨境应用和“货币桥”试点扩容,将进一步提升人民币在跨境支付结算及投融资的便利性。

  二是数字欧元的发展进程明显提速。欧元凭借欧盟及欧元区经济实力,在国际货币体系占有较大的份额和地位,在强调金融主权和战略自主的背景下,欧盟和欧洲央行推动数字欧元的积极性更高。数字欧元的启动虽仅有短短五年时间,但已经从研发和调查阶段进入到正式的发行准备阶段。自2020年欧洲央行发布《数字欧元报告》至今,数字欧元经历了调查阶段(2021-2023年)和准备阶段(2023-2025年),预计可能在2027年前后正式推出数字欧元。

  近期,欧洲央行宣布组建数字欧元创新中心,来自金融科技、电信及专业服务领域的参与者将测试数字货币的支付功能与应用场景,测试将持续至2025年10月,试点内容涵盖跨境支付互通、小额匿名交易可行性、商业银行对接能力等,旨在为数字欧元全面推出奠定政策和技术基础。

  稳定币迎来发展新阶段

  稳定币是一种锚定真实资产的数字货币,其价值通常与某种法定货币、商品或其他资产挂钩。中国香港和美国相继推出稳定币相关立法,为建立并完善稳定币金融监管制度提供了镜鉴,同时也直接推动稳定币走向市场规范运营的新阶段。但值得关注的是,稳定币距离走向成熟或发挥更大的功能还有待金融监管创新及前瞻性指引。

  其一,稳定币市场监管取得新突破。2025年5月,香港立法会全票通过《稳定币条例》,成为全球首个针对法币稳定币建立全面监管框架的司法管辖区,将于2025年8月1日正式实施,设立发牌制度,要求稳定币发行人必须向香港金融管理局申领牌照。香港在此时发力稳定币主要着眼于通过金融科技创新打造全球虚拟资产中心。香港特区政府近期还发布了《香港数字资产发展政策宣言2.0》,重申政府致力于将香港打造成数字资产领域的全球创新中心。

  再看美国,虽然美国各界对发行数字美元普遍持消极立场,推出数字美元的动能不足,但对美元稳定币的推出却十分积极。2025年6月,美国参议院通过《指导与建立美国稳定币国家创新法案》(GENIUS法案),核心条款包括发行主体限制和储备与透明度要求,并要求稳定币储备必须投资于短期美债、现金等资产,这既是为提升美债流动性提供支持,也是强化美元国际地位之举。

  从上述两项立法进程来看,全球稳定币市场发展将迎来新的机遇期。但具体稳定币如何在国际货币体系变革中发挥作用还有待国际监管合作,以及稳定币市场和应用的成熟,目前两项新的监管政策刚推出不久,还需要接受市场的压力测试和实际应用的现实考验。

  其二,稳定币市场发展还有争论。近年来全球加密货币市场快速发展,比特币等数字加密货币呈现价格高波动、资产规模持续攀升的特征。截至2024年底,全球加密货币总市值已经增至3.3万亿美元,形成庞大的资产规模,在全球金融市场的重要性上升。但数字加密货币的价格波动风险过高,稳定性及信用背书仍存疑。相较而言,稳定币的整体规模虽不大,截至2025年5月仅2460亿美元,占全球加密货币市值的比重约7%,但发展趋势更快,通过与特定资产或资产组合挂钩,稳定币的币值更稳定,也更符合作为储备资产的特性。

  尽管如此,围绕稳定币市场的监管仍存在一些争论。国际清算银行(BIS)发布的报告指出,稳定币的不记名性质催生了非法应用的便利,并且缺乏央行通过法定货币提供的传统结算功能,“先付现金”的约束破坏了弹性,BIS强调了稳定币存在的三大隐患,包括破坏货币主权、缺乏透明度,以及新兴市场资本外逃风险。

  人民币国际化有新机遇

  国际货币体系发生深刻变革,过去长期依赖单一主权货币的模式已然式微,无法适应快速变化的国际经贸秩序需求,因而新兴货币的广泛兴起是历史所趋,CBDC、稳定币等在技术和应用层面则提供了未来国际货币体系多元化的选项。虽然难言技术和系统创新能否消除单一主权货币主导国际货币体系的弊病,但这些创新将激发国际货币体系变革的热潮。

  人民币国际化即将迎来新的发展机遇期,主要有三个维度:一是经济实力的有力支撑。中国经济保持高质量增长的良好态势,高水平制度型开放和高科技创新“双向发力”,坚定扩内需和稳外贸“双轮驱动”,释放更稳定持续的增长潜能。二是宏观政策的前瞻性。中国的财政赤字适中,政府杠杆率保持稳定,拥有充足的宏观政策工具箱,财政政策积极有为,货币政策适度宽松,人民币汇率的弹性和稳健性将持续增强。三是金融创新和竞争力提升。数字人民币跨境应用将取得新突破,香港加快稳定币监管创新,打造数字资产领域的全球创新中心,将为人民币国际化注入新的动能。

  从国际货币体系的演进历程来看,多极化发展的潮流不可阻挡。作为全球化的重要建设者和贡献者,稳慎扎实推进人民币国际化,有两个维度的考量:一是高质量发展所需。中国的进出口贸易和对外直接投资存量规模越来越大,迫切需要更加多元的国际货币体系支撑,包括高效、安全和多元的跨境支付系统。二是高水平安全所需。全球经贸秩序发生深刻变化,地缘政治冲突不断,经贸和金融制裁风险上升,以及全球金融市场动荡加剧,更加需要稳健、安全、可信赖的国际货币体系。

  面对新形势和新趋势,有两点建议:一方面,加强CBDC跨境应用国际监管合作,贡献更多国际标准,推动稳定币监管创新及治理,争取数字资产领域更多的国际话语权,助力建立多极化国际货币体系;另一方面,不断完善跨境支付体系,扩大CIPS合作生态圈,深化“货币桥”项目应用,通过优化监管措施促进稳定币市场稳健发展,健全人民币计价的资产体系,建强人民币储备功能。

  (作者为上海金融与发展实验室特聘研究员。本文仅代表个人观点)


© 版权声明
THE END
欢迎随手分享,喜欢就支持一下吧
点赞5 分享
评论 抢沙发

    暂无评论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