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稳定币对金融行业有深远的影响。
数字货币包括稳定币,是金融行业关于百年大变局的重要部分。美国参议院于6月17日通过了《GENIUS法案》,而香港的《稳定币条例草案》也将于8月1日正式生效。此外,6月26日,香港特区政府发表《香港数字资产发展政策宣言2.0》,重申致力于将香港打造成数字资产领域的全球创新中心。本文从银行业的视角来理解稳定币和数字货币,以及稳定币的推出对整个金融行业的影响和后续合作方向。
商业银行面临竞争压力
商业银行的功能就是存、贷、汇。其中,汇是基础,资金的清算和结算功能是商业银行最重要的基础设施,存和贷都是在汇的基础上衍生出来的。现代商业银行已经建立了一个庞大的支付体系,大量的资金汇兑和结算都是依靠商业银行的实时复式记账,以及银行间账本的相互对齐来实现的。
稳定币的出现,对上述庞大的支付体系产生了重要影响。因为这种数字货币实行点对点的在线支付方式,可以绕开任何金融机构,这是3000年前金币(不是黄金,是金币)出现以来,最重要的货币突破,也为当今的金融基础设施提供一种替代方案。试想一下,稳定币交易平台Tether的员工人数不超过100人,却可以通过区块链技术,执行整个全球银行系统的关键功能。相比之下,摩根大通的员工人数多于30万,工商银行有42万人。
数字货币很可能成为未来数字时代价值传输的主协议,就好像互联网网页的http协议,网络通讯的TCP/IP协议一样,主导人们的数字生活。想像一下电子邮件,你的用户名是公钥,你的密码是私钥,你写的邮件内容换成转账的金额,整个价值转移就完成了。在此基础上,不仅可衍生出存贷活动,还可以衍生出更多有意义的金融产品和RWA(实物资产的代币化)。
人们说银行是21世纪的恐龙,现在稳定币流行后,又要思考这个问题了。尼日利亚央行尝试禁止加密货币的交易,但该国GDP的三分之一仍以USDT结算。由于加密货币采用的是自下而上,而非自上而下的技术架构,所以监管机构无力阻止。等到监管机构注意到并试图采取行动时,已经为时已晚,因为使用已经很普遍了。
全球首家中央银行应该是荷兰的阿姆斯特丹银行(1609年),主要作用是为东印度公司进行融资。首家现代意义的中央银行是英格兰银行(1694年),主要是《权利法案》收走了国王的财权后,需要为国王的战争融资。美联储则更晚,正式成立要到1913年。而央行铸币的依据,则从金本位制过渡到金汇兑本位制,再到现在以美债为代表的纯信用本位制。
如今黄金已经处于半退休状态,美元残破不堪,货币时代正在经历一场文艺复兴运动,这就是为什么比特币等数字货币被西方世界所追逐。因为它们像黄金一样,不是出自复式记账,而是纯粹的交易对方资产;它们有严格的生产规则,从而产生了稀缺性;它们可以基于互联网进行价值的发送和接送。
数字货币逐渐从一种青涩的货币成长为国际通用货币,目前正是它们的少年期,并即将进入青春期,所以价格上蹿下跳、躁动不安,但通过稳定币的连接,今后数字货币也将像传统货币那样成为财富贮藏手段、支付手段和价值尺度,甚至是比传统货币更稳定的价值尺度。
提升人民币国际化水平
中国境内的商业银行支付体系非常发达,也没有像其他国家那样经历过本国法定货币的不信任、崩溃或失败,因此稳定币在内地的叙事有所不同:一是促进“数智化”,也就是通过智能合约,提升金融系统的效率和服务的能级;二是帮助人民币的国际化,通过区块链上的点对点支付,借助丰富的商品交易和价值投资等场景,将人民币和港元的影响力投射到全世界。
中资商业银行可以先研究参与港元稳定币或离岸人民币稳定币的发行和托管,更重要的是为这些稳定币的流通丰富应用场景,助力扩大锚定自身货币的全球支付结算市场份额。中国和美国是不一样的,美国的稳定币法案通过后,美国商业银行可能会抢先发行自己的稳定币,他们也会借助自己的客户网络搭建稳定币的使用场景。中资境外银行在监管机构还未十分明确的背景下,可以先协助参与,包括在收付功能中嵌入数字钱包,为稳定币等数字货币和相关金融产品提供托管服务,为RWA提供底层资产和投融资服务。因此,中资银行将与数字资产交易所、发行稳定币的互联网公司有比较好的蜜月期,共同拓展稳定币的跨境场景,打造港元稳定币的跨境生态。
(作者为大湾区金融家协会顾问)
广告声明:文内含有的对外跳转链接(包括不限于超链接、二维码、口令等形式),用于传递更多信息,节省甄选时间,结果仅供参考,硕谷新闻聚合所有文章均包含本声明。
暂无评论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