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特区政府加速发展北部都会区,需借助更多私人市场力量参与开发。
特区政府的私人房屋土地供应,近年愈来愈倚重私人市场,过去两个财政年度的私人市场供应单位,占总供应逾70%,本财年首三个季度,预计来自私人市场的供应占比已达74.6%,涉约9275个单位。
该9275伙私人市场供应中,除部分是市区重建项目外,主要是来自北部都会区内由私人发展商所持土地,经与特区政府洽商换地协议及补地价而来,包括新地(00016)与恒基地产(00012)合作发展的洪水桥第34B区住宅地、新世界(00017)与华润置地(01109)合作的元朗龙田村第2期住宅项目,以及将在本季完成换地手续、由亿京发展的洪水桥第19B区商住用地,单是上述3个项目便提供约4900个单位。
此外,由新地及恒地在洪水桥新发展区中心、接近将来屯马綫洪水桥站的4幅商业用地,正透过原址换地政策,与特区政府洽商换地发展。由于特区政府正检讨放宽用地限制,容许该等商业地加入住宅发展元素,以吸引发展商接受换地发展,已将换地期限由今年3月底,延长至今年12月底。该4幅商业地在洪水桥第32A、32B、32C及32D区,总土地面积约6.34公顷,料可建楼面约600万方呎,依据特区政府早前初步构思,容许最多约20%楼面作住宅发展,便能提供约2300个单位。若此宗换地顺利在今年底达成协议,料可纳入本财年的私人房屋供应中。因此,相信今个财年私人市场的供应占比有机会超过80%。
四大发展商持逾亿呎地
北部都会区幅员广阔,在新界北部东西横亙约3万顷土地,单是本港四家大型发展商在北都区便持有逾亿方呎土地。在特区政府要加速发展北都区,及借助更多私人市场力量参与开发北都区下,相信未来私人市场的房屋供应仍占较大比重。
广告声明:文内含有的对外跳转链接(包括不限于超链接、二维码、口令等形式),用于传递更多信息,节省甄选时间,结果仅供参考,硕谷新闻聚合所有文章均包含本声明。
暂无评论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