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大力發展北部都會區。 |
公路歸政府興建 雙信封招標「不代表虧蝕」
政府大力發展北部都會區,發展局局長甯漢豪表示,正調整洪水橋片區的開發要求,例如增加一幅住宅地,提高發展商的投標意欲。被問到就北都設專屬法例時,會否調整環評方面的參數要求,甯漢豪稱沒有計劃對環評程序作大幅改動。
甯昨在一個電視節目表示,政府短期內希望啟動洪水橋內的20多公頃產業用地,成立一個園區公司。她說希望交給園區公司的用地已經是政府平整了的土地,不用擔心要再出資進行土地平整和基建。她稱政府會注入20多公頃已平整的土地,認為土地是資產,未來公司拿着土地可以向銀行借貸,持續自行營運。
被問到政府回收意向後,片區模式是否受歡迎,甯指和市場溝通很重要,聽取意見後有些東西會調整,包括本身片區裏只有兩幅住宅用地,現時會再加一幅;原本打算要求開發商為政府興建公路,但意見指會大大增加財政負擔,當局認為可由政府興建。她又表示以往期望簡單處理,價高者得現金招標便可,但是現在計劃用雙信封機制的機會比較大。
被問到增加住宅地後,使用雙信封制對政府而言的好處沒那麼大,甯表示要脫離「政府只是向錢看、甚麼都是看地價」的看法。她謂地價必然是看市價、按照市場形勢。被問到是否代表政府即使「蝕少少」也要繼續做下去,她不認為雙信封制就代表虧蝕,因為政府也有一個「底」,不會任由對方出價,政府亦會有自己的要求。
對於調整後當局可能要自行興建公路,被問到未來政府在北部都會區的預算會否較預期多,甯稱政府曾說過,未來5年平均每一年的公務工程開支是1,200億元,《施政報告》提到在未來兩年至3年內多合共300億元,當中會預留部分資金作北部都會區的建設,另外亦有發展商協助建設其他設施。她認為「一上一落」之下,政府可以負擔到。
產業或與構想有異 微調保彈性
對於專屬法例,她指隨着北部都會區發展,個別產業園區究竟可以容納到甚麼用途,可能與現在的規劃圖未能完全覆蓋或有一些不一致的地方。她說怎樣令到規劃圖一致,以及使用這些產業用地可有多些彈性,會按着需要就一些簡單的城規程序,做一些微調。
被問到會否調整環評方面的參數要求,甯表示沒有計劃對環評程序有大的改動,反而不排除在施工階段,例如24小時施工噪音問題,在新發展區施工提速,附近亦未有人入伙,可考慮會否有些簡單的程序。
广告声明:文内含有的对外跳转链接(包括不限于超链接、二维码、口令等形式),用于传递更多信息,节省甄选时间,结果仅供参考,硕谷新闻聚合所有文章均包含本声明。
暂无评论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