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甲骨文的“AI叙事”遭质疑,纸面上的数字转变为现实中的业绩,过程充满了挑战。
“AI叙事”主导了近两年的美股行情,并形成一套正反馈机制,即资本开支愈高、股价涨幅愈大。但日前爆出的甲骨文(ORCL)“天价订单”与Meta“高薪挖角”事件,引发市场的普遍质疑:科网巨头不计回报的经费投入,能否在业绩层面获得兑现?
上周三(9月10日)甲骨文盘中飙升四成,创始人拉里.埃里森的个人财富在一天之内增逾千亿美元,短暂超越特斯拉CEO埃隆.马斯克,荣登全球富豪榜首席。
甲骨文“天价订单”难兑现
细究股价暴涨原因,并非源于甲骨文的业绩亮眼,事实上刚公布的一季报低于预期,而是公司与OpenAI签署了大额订单,后者承诺五年内采购总值3000亿美元的算力合约。这一金额不仅远超OpenAI目前的营收水平(100亿美元)、同时也是历史上规模最大的云计算订单。
在此基础上,甲骨文大胆预测未来三年的营收翻一番。公司并透露,还有更多价值数十亿美元的交易正在洽谈中。该消息刺激中美股市的AI板块共振,隔日内地创业板大涨5.15%,海光信息升20%涨停,胜宏科技升超16%,中际旭创涨逾14%。
很快甲骨文的“AI叙事”就遭遇市场质疑,毕竟将纸面上的数字转变为现实中的业绩,过程中充满了未知与挑战。摩根大通发布研报指,算力订单中大约只有10%可以在短期内确认,这意味着大部分收入将在遥远的未来才能得到兑现,公司现金流或面临巨大压力。
甲骨文若想全部“吃下”OpenAI的订单,就需要持续加大基础设施的开支,其中包括电力输出、GPU芯片等。但目前公司在算力扩展的投资超过自身现金流,债务资产占比达427%,远高于微软的32%。截至周四收盘,甲骨文股价回落6.2%。
脸书“高薪挖角”一场空
相较之下,Meta如今的处境更加尴尬,创始人马克.扎克伯格以丰厚报酬为饵,在行业内大肆招揽人才。据媒体报道,Meta向前苹果公司基础模型团队负责人、华人学者庞若鸣开出2亿美元年薪合同。这一水平甚至超过了Apple现任CEO库克的7460万美元薪酬。此外,为了规避联邦政府的反垄断审查,Meta还作价140亿美元收购了数据标注公司Scale AI,为的是将后者的人才储备纳入麾下。
Meta的“金钱攻势”也造成了内部管理的混乱。不足一个月时间,部分高薪加盟者由于管理风格原因选择离开,转投其他AI实验室;一些老员工则要求调岗或加薪,以缩小与新同事之间的差距,还有部分人在获得数百万美元奖励后依然辞职,因为与新同事相比,差距依旧过大。
不可否认,AI巨头已成为资本市场的主心骨。统计显示,标普500指数中约30只AI概念股的合计市值占比,从2022年底的26%一路攀升至现在的43%。自2022年11月ChatGPT发布以来,上述公司几乎贡献了标普500指数的大部分盈利增长。(见配图)
但超高投资额也极大挤压了公司的现金流。以“七巨头”为例,过去一年的资本支出增长了60%,规模已接近美股其他公司的两倍。而“七巨头”自由现金流收益率已下降至2%,为近年来的低点位置。这也意味着,公司可用于支付股息或回购股份的资金将大幅受限。
广告声明:文内含有的对外跳转链接(包括不限于超链接、二维码、口令等形式),用于传递更多信息,节省甄选时间,结果仅供参考,硕谷新闻聚合所有文章均包含本声明。
暂无评论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