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观察/全球投资版图重构 加仓中国\邓 宇

金融观察/全球投资版图重构 加仓中国\邓 宇

  图:中国经济长期向好,加仓中国资产将会成为全球投资主线之一。

  全球投资加速重构,传统的投资版图及资产类别面临新的挑战,宏观投资范式的演变出现新变化。全球投资路径主要呈现三点新趋势:一是传统避险资产(黄金)的价格持续上涨,同时新兴资产(人民币资产)及另类资产(稳定币)配置的比例也在上升;二是全球资本市场的重新调整,非美股市场的估值修复加快;三是以人工智能领衔的投资呈现爆发式增长。

  在极速变化的时期,全天候投资组合、多元化投资及长期投资的趋势加快,将有助对冲政策和市场高度不确定性,维系稳定可持续投资的预期和前景。其中,A股的投资价值将随着中国经济长期增长而向好,加仓中国资产将会成为全球投资的一条主线。

一、全球投资重构的主要驱动因素

  一是全球经贸秩序及地缘政治格局的深度调整。全球地缘政治环境出现剧烈调整,特朗普政府宣布新一轮关税政策升级,不但扭曲全球投资的正常流动,而且迫使跨国投资决策风险增加。世界银行预期,由于关税提高和政策不确定性上升的累积效应,预计2025年全球贸易增速将从2024年的3.4%放慢至1.8%左右。同时,发达国家以“去依赖化”为名实施投资限制政策,外国直接投资(FDI)下降。2024年全球FDI增长4%,但排除几个流量较大的欧洲经济体的金融交易波动后,全球FDI实际跌11%,连续两年两位数下滑。但2024年流向亚洲发展中经济体FDI总额高达6050亿美元,占比达40%。

  二是全球央行货币政策及利率政策分化加剧。美联储减息政策偏谨慎,连续三次利率不变,最新公布的政策会议纪要显示,美联储内部对利率前景的分歧日益显现,主要的担忧来自于关税政策高度不确定性。欧元区方面,自2024年6月开始,欧洲央行连续八次减息,但预示可能暂停减息步伐,甚至有望在9月之后彻底终结货币宽松周期。当前,全球央行主要利率政策持续分化。国际清算银行统计,全球主要央行政策利率标准差扩大至3.8个百分点,创2008年以来新高,远高于过去10年1.2个百分点的平均水平。在利率政策分化的同时,资产波动扩大,美德十年期国债收益率的利差超过2.2厘。由于货币政策未来的路径不清晰,跨国投资及金融市场可能面临更大的流动性和利率风险。

  美元资产吸引力降

二、全球大类资产结构性变化及趋势

  其一,美元及非美元资产的“此消彼长”。由于美元融资成本高企及关税战引发的外部风险上升,美元资产的吸引力下降。2025年上半年美汇指数跌幅超过10%,为1973年以来最伤。以美元计价的MSCI明晟全球指数(不含美国股票)上涨近17%,大幅跑赢标指的6%。全球主要机构调减美元资产敞口的范围扩大,以“全球安全资产之锚”著称的美国国债出现剧烈震荡下行态势,上半年美国10年期国债收益率跌幅达7.4%,目前跌破4.3厘,显示美债的潜在投资风险上升。相较而言,非美元资产的吸引力增加,包括欧元及人民币资产受到投资者欢迎,欧元处于升值区间,同期人民币维持稳定升幅、双向波动区间,国际投资者增持人民币资产的信心增强。

  其二,长周期资产及另类资产“忽高忽低”。全球投资生态变化,黄金、比特币等周期性较长的资产重新获得关注。2025年上半年金价上涨25%,世界黄金协会发布的《2025年全球央行黄金储备调查》显示,95%受访央行认为,未来12个月全球央行将继续增持黄金。在全球资产重新寻锚的过程中,比特币、稳定币等另类资产成为新的投资标的,上半年比特币累涨超15%,贝莱德比特币ETF的规模达700亿美元。全球稳定币市场进入新的发展阶段,上半年稳定币市场规模超过2500亿美元,约占整个加密资产的8%。但也要看到,由于关税战持续发酵,地缘政治局势动荡,黄金、比特币、稳定币等资产的价格波动较大,“忽高忽低”的行情表明这些资产投资的高度敏感性。

  新兴科技投资加快

三、科技革命催生科技投资热潮

  一方面,新一轮全球科技革命及新兴行业崛起。世界经济论坛发布《2025年十大新兴技术报告》提出包括结构电池复合材料、渗透发电、先进核能、工程化活体疗法、协同传感等十大新兴技术,这些技术有望在未来3至5年取得显著成效。而Gartner发布的2025年十大战略技术趋势,则涵盖AI、计算技术、人机协同等多个前沿领域。新技术的市场规模迅速上升,未来的潜力空间巨大。全球范围看,亚洲在全球研发支出中占46%,远高于北美的29%和欧洲的21%,中国2024年的研发强度上升至2.68%,研发支出约4960亿美元。

  另一方面,新兴科技投资的热度“只增不减”。2020至2024年,外国私募股权和风险投资机构投资发展中国家的科技公司达到2060亿美元。新兴科技投资最热门的是AI领域,2024年全球AI初创企业共筹1100亿美元创新高,按年增长62%,其他科技领域的风险投资按年下降12%。此外,人形机器人等新兴科技赛道呈现快速发展趋势,中国科技界的“杭州六小龙”已形成千亿级规模的产业集群。中国资本市场“含科量”持续上升,截至2024年底,A股上市公司中高新技术企业的占比超过65%,战略性新兴产业公司数量占比近40%。总的来看,预计会有更多基石投资者增加对初创科技企业的投资。

四、前景展望

  全球投资版图发生三个新变化:一是投资版图的变化,发展中经济体的实业投资及资本投资同步扩大,非欧美市场的估值潜力释放和投资类别增多,将带动新兴市场的投资回报增加,有望扩大新兴市场的资本淨流入;二是投资领域的变化,新兴科技投资的增长仍在持续,新技术和新赛道将从投资概念逐步实现量的增长,包括人形机器人及AI相关领域的应用将有望实现规模化;三是资产组合的变化,以美债、美元资产为主导的投资将转向更多元的投资组合,黄金及黄金ETF资产配置的占比有望续升,同时稳定币及相关新型投资标的将获得更大关注。

  香港桥梁优势凸显

  从香港的角度来看,其投资吸引力优势凸显,主要有两方面:一是内地和香港金融市场、资本市场互联互通加快,持续提升香港吸引外资的优势。2024年流入香港的外来直接投资达1260亿美元,按年上升2.6%。二是“A+H”双平台模式带动香港金融市场更加活跃。2025年上半年,共有25家内地企业登陆香港,合计募资约770亿港元,成为港股IPO募资规模爆发的主要动力。上半年,通过港股通南下的淨流入规模超过7300亿港元,创下历史同期新高。内地企业赴香港上市和投资者南下,不但拓宽了全球资产配置的维度和空间,而且实现了全球投资的“双循环”,各类资金的流入为香港国际金融中心注入新的资源。

  展望未来,各类积极因素将推动中国资产价值重估,具体从两方面来看:一是中国经济长期向好的基本面不变,股市和汇市保持韧性。上半年,中国GDP增速达5.3%,其中按美元计出口按年增长5.9%,显示出口对经济的拉动作用并未因关税战而减弱。预计2025年全年中国经济有望实现设定的目标,出口和消费内需的贡献度将延续;二是中国扩大对外开放,特别是服务业及金融业开放力度加大,将吸引更多跨国投资,人民币资产的吸引力和竞争力也将增强,推动中国资本市场长期稳健发展的积极因素将增多。预计下半年中国资产的吸引力将增强,在政策支持、资金入市和企业盈利回报增加等有利因素推动下,A股的投资价值将进一步显现,加仓中国资产将有望成为全球投资的一条主线。

  (作者为上海金融与发展实验室特聘研究员。本文仅代表个人观点)


© 版权声明
THE END
欢迎随手分享,喜欢就支持一下吧
点赞13 分享
评论 抢沙发

    暂无评论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