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稳定币的去中心化特质与现代央行制度之间存在根本性矛盾。
美国国会本周通过稳定币法案(《GENIUS法案》),对全球金融格局产生深远影响。可以预见,随着稳定币规模的极速扩张,加密货币与央行体制的冲突将日趋显性化,监管机构需要持续“打补丁”、加强对稳定币发行与流通的干预力度。
有别于其他加密货币,稳定币由于法币绑定(通常是美元)且不产生利息,持有者几乎没有直接性收益。但稳定币一经问世即获追捧,过去五年间实现惊人的11倍增长(见配图)。
其主要原因有两点:(1)在受到金融制裁或自身外汇管制的国家,稳定币起到了“准美元”的替代效应;(2)稳定币为非法与违规交易提供便利,是与主权货币“汇兑损失”最小的洗钱渠道。
警惕平台爆雷风险
如今美国有意将稳定币纳入监管,如同赋予官方背书,势必进一步刺激其规模上升。稳定币世界也注定将分裂为两大阵营:以USDC为代表的合规平台,以USDT为代表的不受规管平台、姑且称之为“非法平台”。目前来看,无论合规平台还是非法平台,均对传统金融体统存在一定的潜在风险。
先来看合规平台。《GENIUS法案》要求稳定币须以等值的美元现金或美国国债作为资产储备,但随着储备规模在短期内的激增,若遭遇极端情况有可能发生流动性危机。2022年爆出的硅谷银行事件就是前车之鉴。
彼时拜登政府为应对疫情冲击启动量宽,硅谷银行手握天量资金,大规模购入被认为是世界上最安全的资产──美国国债与抵押支持债券(MBS)。但美联储2022年3月开始激进加息,适逢科网企业(硅谷银行的主要客户)估值收缩、争相裁员,不断提取账户上的存款补充运营资本。硅谷银行在资产端(美债贬值)与负债端(储户挤兑)的双重夹击下最终爆雷。
削弱央行币策效果
合规平台眼下的处境与硅谷银行有几分相似,虽说稳定币的资产储备以短债为主,但在债市异常波动或用户集中赎回的诱因下,所引发的市场震荡风险仍然不可小觑。
非法平台方面,未来有机会衍生出庞大的影子金融网络,对银行存款形成虹吸效应之余,也会削弱央行的货币调控能力。《GENIUS法案》明确要求稳定币不付息,目的就是限制信贷创造能力,但非法平台可以跳出这一桎梏,以高收益投资项目作为“卖点”,吸引用户资金长期沉淀在稳定币体系。
巨额银行存款向稳定币平台迁移,实质上是金融脱媒(即去中介化)的表现。试想央行计划通过加息回收流动性,但由于非法平台给出了一个超高收益率,资金很可能滞留在稳定币,货币政策等同失效。
不可否认,稳定币的去中心化特质与现代央行制度之间存在根本性矛盾。这也是为什么此前中国与欧盟力主发展央行数字货币(CBDC),其底层架构采用的是中心化区块链技术,不会对传统金融业造成剧烈冲击。
然而,特朗普政府积极推动稳定币合法化,使得美元稳定币在链上世界具有绝对话语权,并对其他国家带来隐性美元化的威胁,非美国家只能在稳定币赛道上“受迫性跟进”。(详见6月26日本栏刊登《推出离岸人民币稳定币 势在必行》一文)
广告声明:文内含有的对外跳转链接(包括不限于超链接、二维码、口令等形式),用于传递更多信息,节省甄选时间,结果仅供参考,硕谷新闻聚合所有文章均包含本声明。
暂无评论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