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点灵犀/进口价格升 美国关税通胀抬头\李灵修

一点灵犀/进口价格升 美国关税通胀抬头\李灵修

  图:美国6月份多个进口商品价格按月急涨,关税通胀开始显现。

  尽管美国6月核心消费物价指数(CPI)低于预期,但关税通胀仍然露出马脚。剔除住房与汽车价格因素,进口相关产品价格开始抬头。数据公布之后,美股美债先升后跌,美汇指数先跌后涨,反映市场通胀共识出现逆转。

  6月核心CPI按年增长2.9%,按月上升0.2%,后者已连续五个月不及预期。从细分项目来看,一是住房价格走低拖累服务通胀,二是汽车价格疲弱影响商品通胀。两者成为平抑通胀数据的主要功臣。

  楼价下行干扰数据

  目前美国的高息环境抑制了楼市需求,住宅和商业地产价格指数双双回落。在线地产经纪平台Redfin的数据显示,截至今年4月份,市场上活跃的卖家(190万)相比买家(150万)大幅多出33.7%,为2013年有纪录以来最大差距。该平台预测,供过于求的局面将为市场带来下行压力,预计年底前楼价将下跌1%。

  而蔓延全球的价格内捲潮,也直接冲击了美国的汽车行业。一方面是深陷政治斗争的马斯克,为提振特斯拉销量大幅降价。另一方面,在对等关税的背景下,汽车出口商为了对冲也在拼命促销。以日本为例,美国目前对日本汽车征收税率为25%,而日本对美汽车出口价格也累计下跌近20%。

  但从核心商品价格来看,多数项目的按月上涨势头清晰,其中包括家具用品增1%、电器增1.9%、食品和音频商品增1.1%、运动商品增1.4%、个人电脑增1.4%。上述商品均与美国进口密切关联。此外,美国超级核心通胀价格(不含住房在内的服务业成本)也在反弹,6月按月升0.21%,按年涨3.02%,均为今年2月以来的最高涨幅。

  对等关税于4月初就已落地,美国通胀却“毫发无损”,一直都是市场焦点所在。笔者6月28日撰文《降息预期背后的市场博弈》曾对此作出解释:在需求端,美国家庭提前囤货抑制了商品涨价空间;在供给端,本土零售企业选择压缩利润以承担关税成本。

  低价库存殆尽 补货加剧物价

  但须注意的是,关税通胀并非消失、只是迟滞。随着抢进口积累的低价库存持续消耗,以及零售商渐进式转嫁成本压力,我们将会看到上游向下游的通胀传导逐步加快,这一趋势将在下月公布的7月数据中更加显性化。

  这里做一个简单的时间计算。美国政府对4月9日以后的进口货物加征对等关税,从亚洲地区到北美的海运时间通常为15至30天。另据美国海关和边境保护局(CBP)关税征收规则,多笔货物关税会做合并处理,在次月的第15个工作日统一缴纳。

  照此推测,亚洲首批对等关税商品会在4月底抵达美国港口,于5月21日(该月第15个工作日)集中缴税。再加上进口商与零售商重新签订合同,以及考虑到零售商消耗低价库存才会逐步涨价,关税通胀影响应该是在6月底至7月份开始体现。

  笔者的猜测在洛杉矶港口吞吐量上也能得到印证。今年4月份该数据持续下行,反映出美国进口需求走弱,但6月份吞吐量逆季节性上升,很可能就是低价库存消耗殆尽,进口商开始补货高价商品了。


© 版权声明
THE END
欢迎随手分享,喜欢就支持一下吧
点赞13 分享
评论 抢沙发

    暂无评论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