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点灵犀/特朗普的算盘与中国的底气\李灵修

一点灵犀/特朗普的算盘与中国的底气\李灵修

  图:中国的技术密集型产业出口占比大幅提升。

  “大而美”法案成功闯关参众两院后,特朗普政府的“注意力”重回关税谈判。虽然本周的关税叫价尚未提及中国,但从细节中还是可以看出美国的思路,即以“底层穿透”方式封堵中国转口贸易空间。

  距7月9日对等关税暂缓执行窗口的两天前(本周一),白宫一口气上调了14个国家的关税税率;此前还宣布与越南达成框架性贸易协定。本周三,美国发出第二波“征税函”,涉及巴西、菲律宾等8个国家。本周四,特朗普声称计划对多数贸易伙伴征收15%或20%的统一关税,并对自加拿大进口的商品征收35%关税。

  越南协定洩露底牌

  上述举措贯彻了特朗普出招迅猛的谈判策略,惟资本市场的反应平淡,似乎完全计价了“TACO”预期。

  过去数个月间,全球投资者已经习惯了特朗普“高举轻放”的个人风格,往往在这个时候需要警惕懂王的“惊人之举”。

  在这里需要重点关注越南的谈判结果,在双方达成的框架性贸易协定中,美国要求对越南直接出口产品加征20%,而所有通过越南转口的商品加征40%。而当前美国征收中国直接出口的关税大概为42%,包括上轮贸易战遗留下来的实际关税在12%左右,本轮关税战加征的芬太尼关税20%、基准关税10%。

  也就是说,未来美国与中国谈判的关税目标大概率也是在40%上下的水平,想要达成的既定效果──从中国转口或直接出口的商品中征收相同的关税。这正是特朗普的底层逻辑,不想完全断绝与中国贸易关系,只是要从中捞到更多的利益。

  事实上,笔者去年11月28日撰文《特朗普“关税战2.0”策略浮出水面》就曾做出推断,特朗普的关税政策将呈现三大特征:出招更快、底层穿透、渐次加码。其中,“底层穿透”的意思就是把各国实际关税拉平,避免通过转口贸易的方式逃税,体现出关税政策“对等”之内涵。

  当然,特朗普的这种想法本来就有失偏颇,商品贸易顺(逆)差与服务贸易逆(顺)差本是一体两面的,这是比较优势下国际分工的结果。懂王想强行建立一套自认为“公平”的贸易新秩序,最终只能是得不偿失。

  中企出海对冲风险

  退一步讲,美国想以“底层穿透”的关税方式围堵中国发展也不现实。自上一轮贸易战爆发以来,中国就有意识地调整境外市场结构以降低风险。统计显示,中国上市企业来自美国市场的直接营收占比已从2017年的2%降至2024年的不足1%;来自新兴市场及“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收入占比则从6%显著提升至11%。

  与此同时,中国对东盟多国的直接投资(FDI)规模也大幅增长,特别是对印尼、泰国和越南等国尤为明显。即中国企业不仅向东盟出口商品,也在当地直接投资设厂,直接体现在东盟国家从中国进口资本品(如机械设备)的需求日益旺盛。

  在企业出海的过程中,本土产业升级的步伐亦未停止。研究机构预测,2025年中国技术密集型产业(计算机、通信和电子制造业等)的出口预计将占总额的73%,而传统劳动密集型产业的份额将萎缩至8%。(见配图)这一结构性转变反映出,中国正在通过技术创新的方式持续向全球价值链上游的高附加值环节攀升,在往后的国际贸易关系中也将占据更多主动权。


© 版权声明
THE END
欢迎随手分享,喜欢就支持一下吧
点赞14 分享
评论 抢沙发

    暂无评论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