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观察/借鉴爱尔兰模式 香港开辟发展新路\邓 宇

金融观察/借鉴爱尔兰模式 香港开辟发展新路\邓 宇

  图:爱尔兰与香港都是采用较低的税率,以吸引外来企业投资和设立区域总部。

  爱尔兰是目前欧元区内经济增长最快的经济体,被视为“凯尔特之虎”。过往40余年,爱尔兰经历了数次经济转型,在创新产业及投融资发展等方面取得巨大成就。香港可借鉴爱尔兰的有益经验模式,发挥独特优势加快推进经济转型。

  从发展经验来看,爱尔兰一方面实行互惠、开放和相对中立的外交政策,主张在联合国框架内解决各类争端和地缘政治问题,因而确保了和平的外部发展环境,并依托加入欧盟和欧元区经济的优势扩大国内市场,吸引大量外商直接投资,另一方面,在经济和产业转型时不拘泥于现状,而是结合自身的资源禀赋优势,主动谋求变革和寻求新兴产业发展机会,在发展高端制造业领域成功开辟出新路,支撑其长期可持续的经济增长。

  经济转型的经验启示

  第一、充分利用贸易和外部投资便利扩大市场份额。作为欧盟成员国,爱尔兰享有欧洲单一市场的便利,且其企业所得税低至12.5%,远低于欧盟其他国家的平均税率21.5%以及美国的21%。得益于开放市场和税收优势,全球跨国公司将爱尔兰作为进入欧盟和全球市场的重要区域枢纽,其中不乏国际巨头在此设立欧盟总部。截至2023年底,在爱尔兰的外国直接投资(FDI)存量约为1.3万亿欧元,外资企业贡献了约70%的出口额,并主导了超过一半的国民经济增加值。

  虽然爱尔兰主要依赖欧盟和美国投资及市场,但坚持市场多元化和自由开放的贸易政策。近年来,中国和爱尔兰的经贸合作加深,不但成为其全球第四大贸易伙伴,而且连续多年对中国贸易顺差,并于2017年3月加入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数据显示,2023年中爱货物与服务贸易总额突破360亿欧元,中国已成为爱尔兰第五大、亚太地区第一大贸易伙伴,中国对爱尔兰直接投资存量达20.4亿美元,爱尔兰在中国累计实际投资额约31.5亿美元。

  第二、坚持科技创新的引领作用和系统性布局。爱尔兰的科技创新及产业发展居于较为领先的地位。2025年7月,欧盟委员会发布“2025年欧洲创新记分牌”(EIS)和两年一次的“2025年区域创新记分牌”(RIS)显示,爱尔兰以13.3个百分点的增速领跑“强力创新者”梯队,其在云计算、单位产值碳生产率及中小企业协作方面表现突出。

  近年来,爱尔兰成功抓住半导体和AI领域的前沿发展机会,通过稳健均衡的监管和人才储备、投资政策优惠,吸引包括130多家本土和跨国半导体公司,其出口额达到135亿欧元。2025年5月,爱尔兰公布首个国家半导体战略“SiliconIsland”,旨在加强爱尔兰在全球半导体行业中的作用,包括重大工业投资及开发具有支持大规模制造所需基础设施的下一代工厂,并通过商业化支持、融资渠道和扩展途径支持初创企业和分拆企业,在国际上推广爱尔兰作为半导体设计、制造和研究的卓越中心等。

  第三、深入推进金融科技与气候行动发展进程。2024年爱尔兰政府发布了“爱尔兰2030:我们的计划”,提出发展数字化转型、绿色能源发展、金融科技创新等重点领域,旨在提升数字经济和绿色能源发展水平。爱尔兰拥有全球互联的金融部门、技术娴熟的劳动力和先进的监管环境,将数字金融列为2018年、2023年及最新的2024年行动计划的关键主题。目前,爱尔兰不仅拥有250多家本土金融科技公司,而且也是许多大型全球金融科技企业的欧洲基地。爱尔兰央行制定了前瞻性的金融科技的监管框架,通过“创新中心”计划提升爱尔兰的金融服务水平。

  社会面临的主要挑战

  首先是日益严峻的人口老龄化危机及财政压力。爱尔兰中央统计局发布的统计结果显示,2024年爱尔兰政府的盈余达232亿欧元(占GDP的4.3%),达到2023年盈余的三倍。但是,爱尔兰面临日益严峻的人口老龄化危机,2024年65岁及以上人口占比近16%,已步入老龄化社会。爱尔兰财政部发布新版《未来40年》报告指出,根据对移民水平和生育率的各种假设,到2065年,爱尔兰老年抚养比(退休人员与工人的比例)将从2022年的23.1%上升到2065年的55.2%。

  随着人口老龄化加剧,政府在养老金和医疗保健支出方面将承压。爱尔兰财政部首席经济学家预测,政府每年必须额外花费20至30亿欧元才能弥补人口老龄化带来的“停滞成本”,政府拟在未来10年将高达1000亿欧元的超额企业税收存入新的主权财富基金,以应对未来的支出压力。

  爱尔兰亦面临长期的劳动力短缺问题。欧盟统计局统计显示,2022年爱尔兰的生育率为1.54,远低于平均生育率2.1的水平,低生育率可能对爱尔兰的医疗保健、养老金、社会保障、劳动力等产生负面影响。

  其次是高度依赖外部投资且面临经贸政策不确定性。爱尔兰是外向型的经济模式,在投资和贸易等领域也严重依赖外国市场。数据显示,2024年爱尔兰医疗与製药产品总出口额,占总货物出口额的比例近45%。对美货物出口额超720亿欧元,其中医药产品580亿欧元,占比约60%。自特朗普政府宣布实施“对等关税”以来,美欧经贸关系几经波折,短期内虽达成协议,但潜在的高额关税威胁仍在。

  投资方面,尽管爱尔兰的FDI存量规模在2024年仍高达1.17万亿美元,但较上一年下降18.8%,且显著低于过去4年1.43万亿美元的平均水平。联合国贸易和发展会议发布的《2025年世界投资报告》指出,受关税上升和地缘政治紧张影响,2024年FDI总额为1.5万亿美元,下降11%,延续2023年下滑趋势。

  前景展望

  爱尔兰的经济发展模式具有一定的经验启示,关键在于两点:一是积极创设稳定的外部环境。作为人口规模仅540万的中型经济体,如何实现稳定可持续的经济增长是主轴,但前提在于和平稳定的国际环境和自由开放的市场。爱尔兰在脱离英联邦后加入欧盟,充分享受到了欧盟的政策红利和欧元区市场的红利,同时保持中立政策及倡导多边主义,为其赢得了更大的国际发展空间,成功打造成为“欧洲硅谷”和“全球投资磁石”。

  二是推出具有开放和竞争力的政策措施。爱尔兰的区位优势和教育资源丰富,依托欧盟的支持,爱尔兰政府推出了具有吸引力的税收、移民和教育政策,吸引到全球跨国公司在此设立欧洲总部,将教育、科技、人才和移民政策紧密结合,形成协同效应,进而推动爱尔兰在生物製药、AI和半导体等领域拔得头筹,主导高端制造和研发,建立了一批高附加值的科技产业集群。

  面对百年变局,爱尔兰主动推出涵盖科技、教育、能源等具有前瞻性的战略部署,2022年宣布制定《2030国家可持续发展教育战略》,2025年公布新版《国家发展计划》,计划在2026至2030年间投入1120亿欧元用于基础设施建设,并启动爱尔兰第一个量子技术国家战略“量子2030”和“硅谷岛”半导体国家战略。

  以爱尔兰的转型经验来看,香港和爱尔兰在人口规模具有可比性,按经济体量规模同属于中型经济体,按人均GDP水平属于高收入经济体,高度依赖国际市场。爱尔兰过去40余年及近年来的转型和变革取得了积极成效,主要在于清晰的战略和主动作为,善于借势借力,不断实现跃升。香港世界竞争力排名前三,国际金融中心排名第三。2025年施政报告围绕创科产业、新型工业化、国际中心、教育、人才等提出短期和中长期政策部署,未来在结合香港实际的同时,借鉴爱尔兰的有益经验,重点部署“创科+金融”双引擎,加快北部都会区开发、河套园区及新田科技城建设。

  (作者为上海金融与发展实验室特聘研究员。本文仅代表个人观点)


© 版权声明
THE END
欢迎随手分享,喜欢就支持一下吧
点赞7 分享
评论 抢沙发

    暂无评论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