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数据显示,美国是印度最大的贸易伙伴,2024年两国双边贸易额达1290亿美元,印度录得顺差457亿美元。
在特朗普政府祭出“对等关税”大棒后,印度曾被视为与美达成协议的首批国家,但如今双方经贸争端持续升级,甚至延烧至美国人才签证政策。作为白宫印太战略的核心基石,“友岸外包”的重要伙伴,美印关系何以至此?
在“解放日”当天,特朗普宣布对印度加征26%的关税,但华府随即推出了一系列豁免政策,包括印度对美出口智能手机享有零关税优惠。此举旨在配合苹果公司将iPhone生产线迁至印度,也是美国主导全球产业链重构的关键一步。
关税谈判陷入僵局
“对等关税”政策出台后,美国副总统万斯携家眷访问印度,并高度评价两国的伙伴关系,旨在为美印签订贸易协定铺路。数据显示,美国是印度最大的贸易伙伴,2024年两国双边贸易额达1290亿美元,印度录得顺差457亿美元。
鉴于印度在地缘政治方面的独特性,外界对于协议达成的预期十分乐观。但现实情况是,两国的关税谈判很快陷入僵局。针对美方要求全面开放农业、乳制品市场,印方表达出了强烈的抵制态度。印度总理莫迪曾公开回应称,“印度永远不会在农民、奶农、渔民的利益上妥协。”
7月31日,美国以“农产品贸易不公”为由,对印度商品加征25%的关税。8月6日,美国又因印度进口俄油,追加征收25%的关税,如此印度出口美国的商品总税率达到50%。特朗普还将印度形容为“死亡经济体”,讽刺后者经济封闭、制造业疲软、失业率高企。该言论极大刺激了印度的民族情绪,引发了抵制美国消费品牌(如麦当劳、可口可乐、亚马逊)的全民运动。
进口牛奶遭遇抵制
为何莫迪政府在贸易政策上不肯妥协,背后涉及多方面原因:
首先,农民在印度劳动力人口的占比高达45%,同时也是执政党印度人民党(BJP)的核心票仓。政府为特定农产品设定的最低采购价格(Minimum Support Price)政策,以及对化肥、电力的高额财政补贴,是维系印度农民生计的关键。而美国农业的机械化、规模化程度较高,价格竞争力具有碾压性优势。以大豆为例,美豆每吨价格约300美元,而印度约为450美元。市场一旦开放,很可能导致印度本地大豆的滞销。
其次,印度的宗教信仰也构成了巨大阻力。奶牛在印度教中被看做是神圣的动物,喂养过程必须遵循传统方式,饲料也必须是素食,以确保牛奶的纯洁性。但美国奶牛通常会食用动物蛋白,触及了宗教禁忌。
再次,俄乌冲突爆发后,印度加大俄油进口,实际上得到了美方的默许。一方面,欧洲在不违反对俄制裁的前提下,可以通过印度的“转口石油”补充能源;另一方面,俄油的流通维系了国际油价的稳定,有利于美国抑制国内通胀水平。但如今特朗普以此施压印度在贸易谈判让步,莫迪政府在情感上自然难以接受。
近日特朗普大幅提高H-1B签证的续签费用,IT外包业务发达的印度成为了最大受害者,该国常年申请比例都在70%以上。即使说,今次签证风波很大程度上是美印贸易争拗的延伸,众多技术移民遭受到了无妄之灾。
广告声明:文内含有的对外跳转链接(包括不限于超链接、二维码、口令等形式),用于传递更多信息,节省甄选时间,结果仅供参考,硕谷新闻聚合所有文章均包含本声明。
暂无评论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