议事论事/力拓债市 巩固港金融优势\高敬德

议事论事/力拓债市 巩固港金融优势\高敬德

  图:港股上半年交易数据

  新一份施政报告即将发表,金融发展是外界重点关注范畴。现届政府通过改革创新不断增强资本市场的包容性和吸引力,在大力提振股市、持续优化“互联互通”机制、强化离岸人民币业务枢纽地位等方面都取得了显著成效。

  香港证券市场上半年日均成交额达2402亿港元,同比大增118%;ETF市场日均成交额更激增至338亿港元,同比爆发式增长184%;沪深港通南北向交易也双双创下历史新高。上述数据均表明香港金融市场正迎来新一轮大发展时期。

  在亮眼成绩的背后,是香港金融体系韧性的体现,也是香港金融市场“内联外交”独特优势的展现,更是特区政府积极作为,大力推动金融市场改革,从优化定价机制到提升交易效率,到拆墙松绑吸纳更多优质企业来港上市,令香港金融在面对地缘政治波动和全球经济的不确定性下,依然展现竞争优势,成为国际资金的“避风港”。

  金融行业是香港经济最重要的支柱,既是香港发展安身立命根本,更是助力国家金融强国建设的重要一环,不论从自身发展以至国家需要,香港都要将金融发展放在首要地位,不断巩固强化香港国际金融中心地位。新一份施政报告应继续将金融发展作为一个重要部分,相信特首李家超会在其中提出更多新猷。

  当前香港金融发展既迎来重要机遇,也面临众多竞争对手挑战,在金融发展上必须先订定全面发展蓝图,为香港定下“超英赶美”的发展目标,制定顶层设计,从而推动香港金融再上层楼。笔者建议设立由李家超特首亲自主持的高层次金融发展委员会,成员包括各个相关的政策局、金融业界、学界的代表,全面谋划、统筹推动香港金融业发展,列出金融改革路线图,不断强化国际金融中心竞争力。

  提升香港金融竞争力,有两方面工作可以全力推动:一是加快推动债券市场发展,特别是零息债券近年深受投资者欢迎。债券是国际金融中心一个重要业务,近年金融市场大幅波动,投资者对于有稳定收益的债券需要更加殷切。香港国际金融中心过去较为着重股票市场发展,债券市场近年亦急起直追。加快发展债券市场,有助扩阔资金融通渠道,避免过度依赖股票市场和银行体系,提高资金运用效率。而强化银行贷款、股票与债券“三脚櫈”,更有助香港金融市场的多样化和稳定性,提升香港金融市场竞争力。

  随着香港债市的不断发展,内地企业去年发行外币债券达2200亿美元,当中有很大规模是在港发行,为香港债市及金融中心注入强大动力。下一步建议政府进一步优化债券发行审批程式,便利企业来港发债,同时大力推动零息债券(Zero-coupon bond)发行。零息债券是一种不支付定期利息的债券。投资者购买这种债券的价格远低于其面值,并在债券到期时一次性获得全额面值的偿还。其投资收益就来自于这个购买价与面值之间的差额。零息债券的好处是购买时只需较少本金,到期时能一次性获得面值,以及没有“再投资风险”。此外,零息债券在到期前可在次级市场卖出,赚取价差,适合希望在未来特定时间一次性获得报酬的投资者。

  简单而言,零息债券符合低门槛投资、减少现金压力等好处,是投资者进行长期财务规划的常见工具之一。零息债券既可为企业提供多元化、更弹性的集资渠道,亦为市民提供更多参与债券市场的渠道,有利推动香港债券市场的多元化发展,提振市场活力,值得政府大力推动。

  丰富产品 强化资管中心优势

  二是加大力度拓展金融开放合作,积极布局新兴市场。香港作为全球首屈一指的人民币离岸中心,可以进一步拓展境外人民币业务,包括人民币跨境结算、离岸人民币债券发行、人民币衍生品交易等业务发展,并吸引更多国际资金通过香港参与人民币资产配置,巩固全球离岸人民币业务枢纽地位。

  在开拓新兴市场方面,香港应进一步发挥亚太和全球领先的资产管理中心和财富管理中心优势,通过构建覆盖人民币、黄金、数字资产的多元化避险产品池,吸引更多内地、东盟和全球的投资者将香港作为资产配置和财富管理的重要平台,大力吸纳国际资金,在全球经济和金融大变局中寻找和把握新的发展机遇。开拓新兴市场不只是高层的拜访考察,更要切实拓展金融合作空间,推动项目、产业、企业上的对接,吸引更多新兴市场企业来港上市,进一步深化彼此金融及经贸合作。

  (作者为全国政协原文化文史和学习委员会副主任、香港中华文化总会会长、香港教育基金会主席)


© 版权声明
THE END
欢迎随手分享,喜欢就支持一下吧
点赞10 分享
评论 抢沙发

    暂无评论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