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热点/“飞天车”年收超200亿 各地争入新赛道

经济热点/“飞天车”年收超200亿 各地争入新赛道

  左图:在今年的世界移动通信大会上,参观者试玩小鹏飞行汽车。右图:市场预料,飞天车营业额到2030年可以实现每年达30亿美元。

  全球运输工具的竞争益形激烈,这幅商业战场已由地上延展到空中,继电动车后,未来全球各国将会争夺的,便是飞天车(eVTOL)市场。事实上,麦肯锡早年估计,飞天车在2030年每年的营业额达30亿美元(约220亿港元)。为了争夺这块肥肉,中国、美国、日本、欧洲的政府和私营机构都已密锣紧鼓,开发这遍“飞天车蓝海”。/大公报记者 李耀华

  作为崭新的空中交通工具飞天车─电动垂直起降航空器(eVTOL,ElectricVerticalTake-offandLanding),顾名思义是利用电力驱动且可以垂直升降在空中航行的机器,未来有望成为缓解城市交通挤塞,实现点对点空中交通的新选择。

  麦肯锡料日均2万班次

  对于这种新型交通工具,金融界早已有所憧憬,例如麦肯锡早在数年前,便已估计飞天车的营业额到2030年可以实现每年达30亿美元,每天将有1000架投入运作,航班将达2万班,预料可接载7万名乘客。上述预测数字可以反映其市场潜力,而其他金融公司对飞天车市场亦有不同的期盼,最瞩目的要算是摩根士丹利,该行估计与低空经济有关的包括无人机和飞天车市场,在2050年的潜在市场总金额可望达至9万亿美元(70.2万亿港元)。

  中国在2023年,中国工业和信息化部与其他三个部门联合发表了绿色航空制造业发展纲要,建议在2025年,飞天车实现试点飞行,2035年新能源的飞天车要成为主流。事实上,就着这个目标,国家近年有了不少部署,例如在2023年底,低空经济便包括在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中,并被定为是战略性新型工业。

  多间相关企业上市融资

  事实上,为了进军这个市场,美国政府早在2016年美国联邦航空总署(Federal Aviation Administration,缩写:FAA)公布了107法令,为商业小型无人机定立营运标准。直至2021年,乔比航空(Joby Aviation)成为首家在美国纽交所上市的飞天车公司,而且掀起一轮飞天车上市集资热潮,及后美国的Archer、德国的Lilium、英国的Vertical Aerospace、巴西的Eve、中国的优航智能(EHang)等亦相继在美国上市,在纳指挂牌。

  市场机遇就在眼前,在2019年欧洲航空安全局更成为了全球首家公布飞天车法规的地区,且度身订造一系列规章,德国的Volocopter成为了首家获得欧盟航空安全局证书的飞天车公司。

  各地先后发布飞天车规章

  至于日本在2020年7月,政府内阁亦就低空经济发展公布相关计划,为飞天车等试行运作提供安全标准。及后,日本多家公司,包括本田、丰田、全日空、日本航空公司等相继投入大量资金投资飞天车。

  除了各国政府外,各地企业亦正密锣紧鼓作出各种部署。外国媒体报道,美国一家汽车与航空公司Alef Aeronautics早在2月底,已成功制造出一辆可垂直起降的飞天车,并声称为全球首辆可在陆上行走,和天上飞行的交通工具。

  马斯克有份投资的Alef Aeronautics成立于2015年,总部设于加州,自从2019年已静静测试飞天车的原型,而且是首家飞天车公司,获得美国联邦航空管理局的特别适航证书。业者估计,该款车最快在今年底就可开始量产,目前已经获得3000张订单。

  然而,Alef Aeronautics未来将要面对来自本土和外国的强大竞争压力,因华尔街大行摩根士丹利在最新研究报告指出,电车企业特斯拉可凭着在人工智能、电池和制造业方面的专业,全力进军包括飞天车市场。

  同时,中国的小鹏汽车宣布,推出的全球首款分体式飞行汽车─陆地航母,截至目前共接获近4000辆订单,打算于2026年实现量产和交付。此外,小鹏汽车的飞行汽车制造工厂预计年产能达1万辆,是全球首个流水线规模量产的飞行汽车工厂。

  日本方面,铃木汽车与SkyDrive两家公司将在日本静冈县的铃木集团一家现有工厂生产飞天车。SkyDrive成立一家全资子公司负责生产,铃木汽车则提供人才等资源,新公司主要股东包括贸易公司伊藤忠商事(Itochu Corp)、NEC等。


© 版权声明
THE END
欢迎随手分享,喜欢就支持一下吧
点赞11 分享
评论 抢沙发

    暂无评论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