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点灵犀/人民币韧性为何超预期?\李灵修

一点灵犀/人民币韧性为何超预期?\李灵修

  图:人民币汇率走势的坚韧,折射出中央政府应对思路的转变,即主动贬值并不一定能够缓和出口压力。/AI制图

  相对于首轮中美贸易战时期,今次人民币展现出强大韧性。而在关税战中保持汇率稳定,其实更加有利于中国获得主动权。货币政策方面,短期内降准的可能性更高,降息则要视美联储宽松操作而定。

  由于美国“对等关税”政策的大超预期,曾引发人民币汇率的剧烈波动。4月8日,人民银行将汇率中间价设定在7.2038水平,为2023年9月以来最低水平;离岸人民币盘中跌破7.40关口。4月9日,人民币在岸即期汇率盘中最低跌至7.3506。但随着美元指数继续走弱,人民币汇率反弹,笔者此前判断的7.35“底线”依然牢固。(详见1月11日撰文《美债反常 美股高危》)。

  贬值并非利于出口

  形成强烈反差的是,2018年开始的首轮贸易战,导致人民币兑美元出现两位数贬值(见配图)。目前汇率走势的坚韧,折射出中央政府应对思路的转变,即主动贬值并不一定能够缓和出口压力。

  眼下中国制造业已深度融入全球产业链之中,国内厂商以美元计价进口原材料,以人民币计价出口商品,属于“两头在外”的生产销售模式。人民币贬值虽然有利于出口,但同时也提高了进口价格,影响因素会相互抵销。说到底,中美外贸竞争的关键指标是“供给可替代性”。

  当然,在超高关税水平之下,汇率的边际作用非常有限。何况,人民币若主动大幅贬值反而会引发外资出逃,为中国经济带来更广泛的负面影响。考虑到中国正与非美国家协商贸易事宜,人民币贬值不利于全球反美关税统一战线的建立。

  值得关注的是,近期外资配置人民币债券的热情高涨。据中债登数据显示,3月境外机构增持中国国债364亿元(人民币,下同),托管量升至约2.06万亿元。另据上清所数据,境外机构3月增持同业存单1411亿元,持有规模升至1.28万亿元,创下历史最高纪录。

  外资机构的跨境套利操作如下:先是通过外汇掉期交易,在即期市场卖出美元、买入人民币,再利用换得的人民币购入中国同业存单,从而获取较高的利息收益。当同业存单到期后,机构再按照之前外汇掉期约定的汇率换回美元。

  币策坚持以我为主

  上述交易隐含了境外机构对于人民币资产升值的预期。随着人民币的跨境支付、投融资、储备等国际货币功能逐步增强,已成为全球第四大支付货币和第三大贸易投资货币。外汇管理局数据显示,3月份以人民币发生的跨境收款和付款分别高达约2.7万亿和2.5万亿元,双双创下历史新高。折合美元计算,人民币在全币种跨境收付款总额中的比重超过了2023年8月创下的前高,达到54.3%。

  此外,4月份的中央政治局会议上,在货币政策方面表述突出“以我为主”。笔者预计短期内或实行降准操作或加大买断式逆回购的力度,降息的时点还须关注美联储动向,增量政策的窗口期取决于出口数据的走向。


© 版权声明
THE END
欢迎随手分享,喜欢就支持一下吧
点赞12 分享
评论 抢沙发

    暂无评论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