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建局:將靈活調整土地用途比例回應市場 – 地產新聞


市建局:將靈活調整土地用途比例回應市場 – 地產新聞

市建局近年財政見紅,該局新任行政總監蔡宏興昨日在電台節目表示,截至3月底市建局淨資產436億元,現金流約200億元,雖然現時經濟環境下有壓力,但重申市建局財政穩健,相信若非太進取,可穩健推進不同項目。市建局將靈活調整土地用途比例、跨區地積比轉移等,以回應市場需求。至於會否重推流標項目,則要視乎能否透過改善原有規劃以增加價值。香港文匯報訊(記者 李芷珊)
市建局資產淨值連續3年下跌,蔡宏興指過去受疫情影響,市區重建步伐放緩,現時有條件加快重建步伐,同時冀保留具歷史及香港特色的建築物,融合新舊元素,為社區帶來活力。市建局早前已開展6個重建項目,今年至明年將主動提出收購價以加快市區更新。而香港特區政府早前以象徵式地價批出的將軍澳及紅磡兩幅地皮,也有助提升融資能力,持續推進已啟動的6個項目。
市區重建策略方面,他認為需因應不同地區靈活處理,「應善用土地資源,從整體區域角度出發規劃舊區更新,而非只着眼於單一地盤。」
審慎理財 有序推行重建工作
蔡宏興表示,市建局會審慎理財,有序地推行重建工作,更有彈性處理土地用途,以回應市場需求,如靈活調整住宅商業比例,市場環境較差時可增加商業用地比例等。對於過去不少項目出現高買低賣導致不少項目蝕本,他指出市建局有社會責任,「即使需要較多資金,仍會推進項目。」
至於現行同區7年樓齡賠償機制方面,他認為該制度在多年前訂立,現時社會環境及經濟狀況已有轉變,存在優化空間,需政府及各持份者共同商討最適合的補償安排,會就此作廣泛諮詢。
他強調,市區更新不僅是重建,亦要營造地區特色,促進新舊融合,提升整體功能與面貌。他希望未來能與私人業主、政府、市建局及慈善機構合作,善用社會資源,優化社區特色與樓宇保育。
市建局未來亦將更彈性處理樓換樓賠償安排,包括考慮跨區安置,長者需求也非一刀切。該局亦將加強樓宇維修教育,推動「聯廈聯管」模式以協助整合社區資源,提升管理效益。


© 版权声明
THE END
欢迎随手分享,喜欢就支持一下吧
点赞9 分享
评论 抢沙发

    暂无评论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