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圖中旺角公屋海富苑為例,一戶400平方呎的公屋,月租逾4,000元,而鄰近的私樓柏景灣同樣戶型月租近24,000元,公帑變相補貼近八成租金予公屋居民。 |
有關注房屋議題的學者接受香港文匯報訪問時指出,香港公屋政策對申請者嚴、對富戶卻相當仁慈,當富戶入息超標5倍才需要遷出公屋單位,但上樓申請人稍稍超標即「出局」,令部分申請者故意辭職或減薪,保住入住公屋的資格。學者建議公屋政策着重發揮「推」與「拉」的作用,一方面,對現有的「富戶政策」加辣,將現時住滿10年才審查住戶入息及資產的時限收緊至5年,並要求超出入息限額2倍的富戶即時遷出。另一方面,政府亦可為富戶設置專門的儲蓄計劃,幫助他們儲起多繳的租金,在未來用於購置資助性房屋,鼓勵向上流。●香港文匯報記者 洪澤楷
「新鮮人」置業承擔能力續降
縱然現時樓價有所下降,但市民上車依舊艱難。新青年論壇早前的一項報告指出,持有大學學位的「新鮮人」(20歲至24歲)置業承擔能力不斷下降,以新界少於40平方米的「上車盤」為例,1988年該類樓盤的呎價相當於初入職大學生平均月入的22.5%,但2023年呎價已佔應屆畢業生平均月入的60.4%。差餉物業估價署的樓價和租金指數對比,香港整體樓價指數35年間的升幅高達957.7%,整體租金指數升幅亦高達230.5%,期內大學畢業生的月薪升幅僅69.2%,置業夢與他們愈走愈遠。
面對私樓高樓價與租金,公屋卻是「價廉物美」的選擇,以旺角公屋海富苑為例,一戶400平方呎的公屋,月租逾4,000元,而鄰近的私樓柏景灣同樣戶型月租近24,000元,公帑變相補貼近八成租金予公屋居民,兩屋苑同樣能享受奧運站的方便交通以及奧海城的便利購物設施,誰不心動呢?
公屋流轉率僅2.5% 遠遜新加坡
由於香港的富戶政策規定住滿10年,才需要每隔兩年進行入息及資格審查,換言之成功上樓後,即使突然暴富,只要無人揭穿,住戶隨時能住上十多年才交還單位。香港文匯報記者翻查資料亦發現,2024/25年度香港房屋委員會共收回20,440個公屋單位,公屋流轉率僅為約2.5%,遠低於新加坡去年10%至20%的流轉率。
香港嶺南大學潘蘇通滬港經濟政策研究所榮譽研究員何濼生向香港文匯報分析,建設公屋是德政,幫扶貧弱群體是政策目的。不過由於缺乏遷出機制,加上資源錯配,公屋吸引力過大,坊間出現「得公屋得天下」以及躺平排公屋的現象,「一上樓就成了神仙,凌駕於真正有需要的人頭上,有需要的家庭怎麼排都排不到!」
建議5年起審查 入息超額2倍強遷
他認為,現行的富戶政策軟弱,「公屋申請人稍微超出入息水平便無法輪候上樓,而超過入息幾倍的富戶卻僅是交較多租金,而且交兩三倍租仍比同區同大小的私樓平,怎願搬出?」他建議,特區政府參考新加坡設置公屋居住年限的做法,將現時住滿10年才審查入息及資產的時限收緊至5年,「新加坡的租賃房屋最多給兩年租約,香港收緊後仍比新加坡寬鬆。」
他又說,富戶政策應進一步加辣,進一步調升額外租金,當資產入息超出限額2倍,索性強制遷出。同時,何濼生認為目前公屋的租金釐定未反映地區因素,建議地段優越的公屋應收取較高租金。
房委會資助房屋小組成員、立法會議員梁文廣則認為需為現時的富戶群體設置「上流誘因」,建議政府推出「富戶儲蓄計劃」,幫助富戶儲起多繳的租金,用於購買居屋或綠置居。
广告声明:文内含有的对外跳转链接(包括不限于超链接、二维码、口令等形式),用于传递更多信息,节省甄选时间,结果仅供参考,硕谷新闻聚合所有文章均包含本声明。
暂无评论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