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置率高攀 業權分散租金硬 街舖轉型反應慢 – 地產新聞


空置率高攀 業權分散租金硬 街舖轉型反應慢 – 地產新聞
街舖空置率持續高企,情況較商場更為嚴峻。
图片[2]-空置率高攀 業權分散租金硬 街舖轉型反應慢 – 地產新聞-硕谷新闻聚合
有分析指,商舖空置率居高與通關後港人熱衷北上消費有關。

不及商場策略調整 做旺人流免拍烏蠅
香港商業樓宇空置問題日益嚴峻,差餉物業估價署報告顯示,去年底私人商業樓宇空置率達11.8%,涉及約140萬平方米樓面。其中,街舖空置率持續高企,情況較商場更為嚴峻,傳統旅遊區租金更已回落五至六成。業界人士分析指,強勢港元、港人北上消費以及消費模式轉型等多重因素,正衝擊本港零售市場。
受港匯強勢北上消費衝擊
香港測量師學會土地政策小組主席劉振江在電台節目中指出,商舖空置率居高不下,與港元匯率強勢以及通關後港人熱衷北上消費有關。他解釋,餐飲業界銷售額受挫,直接影響其購買食材、聘請員工及支付租金的能力。劉振江比較商場與街舖的情況,指出商場業主多為單一,較重視維持形象及滿租率,並會策略性地吸引不同業態的商舖進駐,租金亦會隨行就市調整。例如當餐飲商店遷出,商場會積極物色其他食肆填補空缺,且通常三年才調整一次租約,變化相對較小。
傳統地區的街舖業權則較分散,過去多租予高價值的鐘錶珠寶等商店。他表示,這類商舖遷出後,難再有同類商舖進駐,導致業主對減租要求初期有所保留,往往待長時間無人承租後才決定減租,中間存在明顯的時間差,導致空置期拉長,形容街舖業主需「接受市場的洗禮」後才肯減租。雖有數據顯示一線街舖租金按年仍有輕微升幅,但他解釋這是由於業主反應較慢,對調整租金持保留態度。他亦提到,街舖較受零售市道影響,因其自身無法提供泊車優惠,亦缺乏整體推廣策略,周邊環境一旦轉差,難以獨力應對,承受轉變的能力較商場為低。
有智庫組織副總裁兼公共政策研究院執行總監葉文祺在同一節目中補充,商場業主擁有全面的管理及商舖結構規劃,對市場資訊更為敏感,更容易物色不同類型的商舖填補「吉舖」,甚至可以較低租金吸引租客入駐以「做旺個場」,進而帶動其他舖位的出租。反觀街舖業主大多分散,難以協調。
內地旅客傾向體驗式服務
葉文祺亦指,本港消費模式正在轉型,過往受內地旅客歡迎的鐘錶珠寶店、藥房及奢侈品店已不再吃香,現時內地旅客更傾向尋求「體驗式」服務,包括光顧懷舊冰室、特色小食及VR遊戲等。街舖業主對市場變化的反應速度相對較慢,未能迅速趕上這種轉變。對於市面上新增不少美甲舖及夾公仔舖,他認為這屬短期現象,因這類店舖裝修成本及營業額不高,業主或因空置率高而短期出租,相信業主在理解消費轉型後會轉為其他類型店舖。


© 版权声明
THE END
欢迎随手分享,喜欢就支持一下吧
点赞8 分享
评论 抢沙发

    暂无评论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