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美国与其他贸易伙伴,包括日本、欧盟的贸易谈判仍面临较大阻力。图为美国加州奥克兰码头。
美国跟英国达成的贸易框架仅覆盖有限内容、缺乏细节,美国总统特朗普急于宣布该协议,可能主要是为了展现美国在关税谈判上的进展,从而安抚选民及金融市场。可以作为佐证的是,英国首相斯塔默表示,原本没有计划在5月8日宣布一项贸易协议。
美英达成协议有其特殊性,他国难以简单覆製。
其一,英美长期以来存在特殊战略伙伴关系,且斯塔默与特朗普维持了较好的个人关系。尽管斯塔默在担任反对党领袖期间,曾经对特朗普持批评态度,但自2024年成为英国首相后,他迅速调整立场,主动与特朗普建立沟通渠道。此外,英国与美国的自由贸易协议谈判已经持续数年,达成协议的难度也相对更小。
其二,英美两国均为贸易逆差国。与欧盟及日本等美国其他“盟友”不同,英国与美国一样,均为长期贸易逆差国,美国和英国分别自1975年、自1982年以来均未录得年度货物贸易顺差,而日本和欧盟则大部分保持顺差。2024年美国录得贸易逆差12023亿美元,英国录得逆差2890亿美元,欧盟录得顺差1600亿美元,日本则仅录得逆差350亿美元。
其三,美国对英国为贸易顺差,且金额较小。2024年美国自英国进口规模为681亿美元(占总进口额的2%),对英国出口为799亿美元,对英国顺差规模为118亿美元,因此达成协议的难度较小。
其四,英国关键商品对美出口总额较小,或对美国本土供应商冲击较小。结合美国与他国贸易谈判诉求、制造业回流的目标以及对特定行业的保护性关税来看,美国较为关注的关键出口产品为能源、钢铝、汽车、农产品及军事设备。2024年,英国对美国能源、钢铝、汽车、农产品四项出口总金额分别为32亿、13亿、115亿、2亿美元,分别占同品类美国总进口的1.3%、1.2%、3.0%、0.3%。这四项出口占美国总进口的比例较低,且对美国本土供应商冲击较小。
展望未来,美国还可能与印度达成类似英国的贸易协议框架。印度在美国进口中占比仅为2.7%,美国对印度的逆差规模仅为457亿美元,低于中国、欧盟、日本、越南等国。
此前媒体多次报道,美国与印度之间的谈判进展较快,印度一度被认为可能率先与美国达成协议。例如,美国副总统万斯在4月访问印度时宣布,美国已与印度达成第一阶段协议;商务部长卢特尼克也表示,印度可能成为下个达成协议的国家。
根据外媒报道,印度提议将自美进口的关税从13%左右大幅降至4%以下,涵盖所有产品类别;作为交换,印度希望美国为其珠宝、纺织品、化工和农产品等关键出口行业提供优惠市场准入,并对其出口产品实施全面的关税豁免。此外,印度还提议放宽对美国高价值商品(如飞机、豪华汽车和医疗设备)的出口规定,并寻求在人工智能、生物技术和半导体等领域获得与美国主要盟友(如英国和日本)同等的待遇。笔者预计,美国与印度达成的协议将是类似于英国的贸易协议框架,全面的贸易协议需要更长时间进行谈判。
日以美债作筹码
然而,美国与其他贸易伙伴,包括日本、欧盟的谈判仍将面临较大阻力。美日贸易谈判在关键领域仍存在显著分歧,尤其是在汽车关税和农业产品进口问题上,日本甚至一度提及将美债作为谈判筹码。日本首相石破茂呼吁全面取消美国施加的汽车关税,但从英美贸易协议可以看到即使在配额内的汽车,仍然保留了10%的汽车关税。此外,美国要求日本开放农业市场,特别是大米进口,而日本国内对大米进口实施较为严格的保护。
欧盟与美国的谈判目前陷入僵局。针对美国的对等关税,欧盟提议:降低关税(例如工业品零关税)和非关税壁垒、增加欧洲对美投资、在应对不公平竞争等战略挑战方面加强合作,以及购买更多美国商品,但上述提议尚未得到美国的回应。
与此同时,欧盟也在准备反制措施,并向世贸组织提出诉讼。5月8日欧盟公布了对美国反制计划的细节,包括对价值950亿欧元(1080亿美元)的美国出口商品加征关税,主要是针对工业产品,包括飞机、美国汽车和波本威士忌。
(作者为华泰证券首席宏观经济学家)
广告声明:文内含有的对外跳转链接(包括不限于超链接、二维码、口令等形式),用于传递更多信息,节省甄选时间,结果仅供参考,硕谷新闻聚合所有文章均包含本声明。
暂无评论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