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曉晴去年六月改用紅光治療,一年後近視度數僅加深20度左右。\大公報記者鐘佩欣攝

  中小學生在新冠疫下三年,網課時間增加、戶外活動時間減少,患近視的情況較疫前嚴重。中文大學醫學院團隊一項研究指出,本港6至8歲兒童患近視的比率,較疫情前上升五成,6歲兒童的近視率更增加一倍,史上最高。眼科專傢認為,現時本港近視情況偏向幼齡化,同時會增加患有青光眼、黃斑病變等與深近視相關的並發癥的風險,呼籲傢長不要忽視。

  研究團隊指出,即使學校恢復面授課程後,兒童的生活方式及習慣並未回復到疫前的水平,預計在未來數年,港童的近視率將維持於較高水平。\大公報記者 鐘佩欣

  中大醫學院研究團隊收集瞭20527名年齡6至8歲兒童的數據進行分析,探討他們在2015年至2021年間的近視率變化,覆蓋疫情前、防疫措施實施及面授課暫停期間,以及防疫措施放寬並恢復面授課後的三個研究時期。調查結果顯示,兒童使用電子產品的時間,由疫情前的平均每日2小時,增加至疫情期間的3.56小時,戶外活動時間則由疫前平均每日1.4小時,減少至0.8小時,導致兒童近視程度加深。有關研究結果已在國際期刊《JAMA Network Open》發表。

  增加青光眼白內障風險

  中大醫學院眼科及視覺科學學系何善衡視覺科學研究講座教授彭智培表示,兒童患近視偏向幼齡化,往後出現深近視問題的可能性就會愈大,增加罹患包括青光眼、黃斑病變、白內障和視網膜脫落等與深近視相關的並發癥的風險。有關疾病可導致嚴重視力障礙,甚至致盲。

  羅太在三年前發現,7歲女兒曉晴看遠方東西時會“瞇眼”,又喜歡在暗黑環境看書學習等,於是帶她去驗眼,發現她有輕微近視,在醫生指引及建議下,使用低濃度阿托品眼藥水,一年半後約加深200度。中大醫學院眼科及視覺科學學系副教授任卓昇指出,曉晴的近視加深速度已減慢一半,情況較為理想,惟考慮到小朋友近視加深速度更快,經評估後認為,可選用更進取治療方案,去年六月曉晴改用紅光治療,一年後近視度數僅加深20度左右。

  “疫情期間,曉晴使用電子產品就最多,網課都三小時。”曉晴的爸爸說,疫下小朋友接觸電子產品時間較多,外出時間減少,他聽取醫生意見後,會註重女兒的眼睛健康。

兒童近視一年可增300度

  “兒童的近視可以一年加深200至300度。”任卓昇提醒傢長,佩戴眼鏡雖能提高視力,但不能減少近視眼由於眼軸增長而出現並發癥的風險。他建議學童每天有至少兩小時的戶外時間,以及保持30至50厘米的閱讀距離、每次少於半小時,並避免在黑暗環境中工作。

點讚(0) 打賞

评论列表 共有 0 條評論

暫無評論

微信小程序

微信扫一扫體驗

立即
投稿

微信公眾賬號

微信扫一扫加關注

發表
評論
返回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