賴清德“5.20”就職演講不敢公然叫囂“臺獨”,但可能會從國際角度切入談臺海?對此,臺灣時事評論員、陳水扁辦公室前主任陳淞山接受海峽導報記者采訪時憂心表示,賴清德若從國際角度談臺海,等於是將臺灣問題“國際化”,會被大陸解讀為“賴清德主動拉外部勢力介入臺海”,進而導致大陸善意打開的兩岸“機會之窗”被迫關閉,這對臺灣而言絕對是災難。

賴清德5月20日就職演說將如何表述兩岸關系,可能直接影響未來臺海局勢走向。雖然“美國在臺協會”(“AIT”)理事主席羅森博格多次與賴清德見面“施壓”,美國方面連日來也釋出所謂賴清德就職演說“不會有意外”等預防信息,包括美國國會研究處向國會提出的報告認為,賴清德已承諾在兩岸關系上將遵循“蔡英文路線”,不會尋求以“獨立”為中心的議題,美國亞太助卿康達也認為賴清德會“非常負責任”,但是,外界仍擔心賴清德是否會“脫軌”表演。何況,“蔡英文路線”早被大陸認定為“臺獨”路線、對抗路線、害臺路線,是導致臺灣兵兇戰危、民眾利益受損、危及地區穩定的最大亂源。

對此,陳淞山受訪時表示憂心。根據臺媒最新報道,賴清德就職演說內容有關兩岸關系部分雖然不會超出蔡英文的論述范疇,談話仍以“維持穩定”基調,但演說會進一步從國際角度談臺海穩定與印太區域安全,借口是所謂“避免兩岸問題落入中國事務的框架。”

賴清德嫡系子弟兵、臺南籍“立委”林俊憲5月14日受訪也印證瞭臺媒的報道。林俊憲透露,前陣子美國方面對於賴清德就職演說表達關註。他妄言,“賴清德就職演說涉及臺海和平安全,這不是臺灣和中國問題,而是國際問題。”

陳淞山據此研判,賴清德就職演說基本上是在蔡英文“四大堅持”基礎上,再重申所謂“和平四大支柱”行動方案,再加以在所謂“對等、尊嚴”前提下,“願與大陸展開交流合作”等等。

但陳淞山指出,如果賴清德完全從國際角度談臺海議題,等於是將臺灣問題“國際化”,這會被大陸視為挑釁。因為大陸不斷強調,臺灣問題屬於中國內政,要由兩岸中國人坐下來協商解決,反對外部幹涉,反對臺灣問題“國際化”。

陳淞山認為,如果賴清德對於“兩岸同屬中華民族”“中華文化”等議題“回避不答”,那麼,近段時間兩岸之間包括民間所累積的善意將付諸流水,兩岸關系發展的“機會之窗”也將被迫封閉瞭,接下來可預見的是,兩岸敵對緊張情勢將更加劍拔弩張,更加嚴峻險惡。11月美國總統大選之後,兩岸“兵兇戰危”情勢勢必再起!

陳淞山表示,大陸已經向臺灣釋出善意,若賴清德把臺灣問題進一步推向“國際化”,進一步向美國靠攏,也就預示其上任後還是會采取“抗中保臺”的強硬頑固立場。如此之下,隻會讓兩岸沖突危機越來越高,“攤牌”不斷逼近,這隻會讓美國等國傢得利,最受傷的還是臺灣。

陳淞山呼籲,賴清德團隊應該“務實維穩”處理兩岸關系,避免刺激、挑釁大陸,其就職演說就是“關鍵之鑰”,應好好把握。(海峽導報記者 吳生林)

點讚(0) 打賞

评论列表 共有 0 條評論

暫無評論

微信小程序

微信扫一扫體驗

立即
投稿

微信公眾賬號

微信扫一扫加關注

發表
評論
返回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