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能(AI)是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的重要驅動力量。

去年11月ChatGPT發佈,今年3月GPT-4上線,且性能顯著升級,時隔不到四個月,人工智能快速發展受到行業內外高度關註,也引起瞭專傢學者們思考。

近年來,隨著數字化基礎設施建設不斷完善,粵港澳大灣區人工智能在區域建設、產業應用、技術研發等方面駛入發展“快車道”。聚焦粵港澳大灣區人工智能產學研用融合發展,南都記者近日對話相關領域的專傢及院士。

人工智能區域建設格局分明

加快智能算力建設

算力、數據、算法被認為是人工智能三大要素。

“人工智能的發展理念在於發展強大的算力。”4月6日,在廣州天河科技園管委會、廣州·宏太智慧谷主辦的《ChatGPT為何能夠狂飆》活動上,歐洲科學院院士、中國自動化學會副理事長、華南理工大學計算機科學與工程學院院長陳俊龍談道。

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正在重塑全球經濟結構,算力作為數字經濟的核心,也成為佈局建設焦點。

2019年以來,工信部和科技部在全國開展瞭國傢人工智能創新應用先導區和國傢新一代人工智能創新發展試驗區建設工作,強化人工智能創新發展的條件支撐,推動人工智能技術和產業融合發展。在大灣區,深圳、廣州先後獲批建設先導區與試驗區,陳俊龍說:“先導區與試驗區中都有在做算力中心。”

2022年,粵港澳大灣區等8地建設國傢算力樞紐節點,並進一步規劃出10個國傢數據中心集群。算力、算法、數據、應用資源協同的全國一體化大數據中心體系完成總體佈局設計,“東數西算”工程正式全面啟動。

“東數西算”工程是指通過構建數據中心、雲計算、大數據一體化的新型算力網絡體系,將東部算力需求有序引導到西部,優化數據中心建設佈局,促進東西部協同聯動。

隨著“東數西算”工程全面啟動以及數據中心集群的建設,帶動數字經濟規模不斷擴大。大灣區的國傢數據中心集群落戶在韶關,去年,在韶關舉行的首屆灣區算力大會上,就有30個項目集中簽約,總投資約1,200億元。

陳俊龍提到,“土建工程、IT設備制造、信息通信、基礎軟件,還有‘東數西算’傳輸過程中涉及的相關服務器等產業,都需要數據中心來支撐,又因為大灣區是國傢算力樞紐節點,那麼,其中的城市和佈局在城市中的企業,就會設立數據中心去跟韶關平臺對接,再促進數據中心集群建設。”

數據中心與產業相互促進,大灣區人工智能算力建設進入高速發展階段。僅在2023年3月,大灣區多地成立人工智能智算中心,如粵港澳大灣區國產信創智能算力應用示范中心3月28日在深圳揭牌;3月21日,歐亞科學院(中國)粵港澳大灣區科技創新基地算力經濟研究院在松山湖國傢高新區成立“AI智能算力中心”等。

此外,近年來,國傢超級計算廣州中心(以下簡稱為“廣州超算”)、國傢超級計算深圳中心等超算平臺,以及廣州人工智能公共算力中心、橫琴先進智能計算平臺、“鵬城雲腦”等智算平臺紛紛落地,為大灣區科研院所與產業融合發展註入強勁動力。

區域建設格局分明、智能算力建設加快,進一步帶動人工智能產業佈局,粵港澳大灣區人工智能高質量發展按下瞭加速鍵。

推進科研院所建設

攻關卡脖子核心技術難題

隨著ChatGPT和百度的文心一言等生成式人工智能爆火,人工智能技術研發到落地產品化受到行業內外高度關註和討論。

“對於人工智能發展,我認為業界很多時候炒概念多過實際把它的應用價值真正挖掘出來。想技術應用真正能夠落地,還是要稍微趨冷一下,後面有機會再能夠真正發展起來,”中世數字經濟研究院(廣州)執行院長、中大軟件工程學院實驗中心副主任戴欣接受南都記者專訪時表示:“大灣區目前的技術應用體系來說,跟文心一言的差距還是比較大的。”他認為,本質上的差距是原創性核心技術的差距。

如何加快跟進、縮小差距?戴欣建議,除瞭自主研發,研究人員還可以快速模仿跟進成型的研發產品技術,“對於開創技術研發的原創體系,不管是人才隊伍、機制,還是在不斷完善的過程中,都正在加速發展瞭。”

另外,從硬件方面來看,發展人工智能需要大量的計算機算力,這也就意味著需要大量的芯片、存儲體系等。戴欣表示,“我們現在面臨一定的卡脖子問題,尤其是芯片,大量依賴外國進口,這對人工智能發展很不利,目前國內很難自主研發高精尖芯片。”

為實現人工智能基礎處理器自主研發,大灣區不斷推進鵬城實驗室、人工智能與數字經濟省實驗室等一批國傢、省、市實驗室的建設與發展。

“在大灣區人工智能科研主要有兩個佈局,”廣州市非通用語種智能處理重點實驗室主任、廣東省計算機學會副理事長、廣外信息科學與技術學院教授蔣盛益對南都記者表示:“一個是廣州的琶洲實驗室‘琶洲算谷’;另一個是深圳的鵬城實驗室‘鵬城雲腦’,都是專門研究人工智能的。”

據介紹,“鵬城雲腦Ⅱ”使用的是自主可控的國產AI芯片,采用高效能計算體系結構,AI算力處於國際先進水平,並建立瞭支持千億參數超大規模AI模型的並行訓練平臺,支持瞭“鵬程·盤古”“鵬程·神農”“鵬程·大聖”“鵬城-百度·文心”“悟道2.0”等一系列AI大模型訓練,支撐瞭智能交通等場景的實際應用。

產業集聚效應顯現

人工智能應用加速落地

除瞭科研院所,大灣區內還形成瞭以華為、騰訊等龍頭企業為引領,雲從科技、雲天勵飛、佳都科技等骨幹企業為支撐,產業集群也提供瞭強大科研力量與資源支持,人工智能從研發到應用產品加速落地。

“產業體系中的研發大多是以落地應用為牽引的,“蔣盛益表示,廣東省人工智能產業聯盟就是個比較顯性的產業集群。據悉,2018年,廣東省人工智能產業聯盟在廣東省經信委、省科技廳的指導下,由廣州無線電集團有限公司、廣東省電子信息行業協會聯合華為、騰訊、TCL集團、科大訊飛、中山大學、華南理工大學等人工智能企業、高校和科研院所、投資服務機構等共同發起成立。

該產業聯盟在人工智能領域的科研、行業應用、產品落地等方面融合持續發力,搭建人工智能產學研用合作平臺,“比如說在金融領域,隨著移動支付發展,他們研發瞭銀行的智能設備。“蔣盛益提到,“聯盟裡還有在算力領域有實力的企業,比如浪潮集團,還有一些規模比較大的計算機設備供應商。”

總部位於廣州南沙的人工智能平臺公司雲從科技被稱為“AI 四小龍”之一,孵化自中科院,其自主研發的跨境追蹤、3D結構光人臉識別等AI技術均處於業界領先水平,在多領域逐步實現成熟落地應用,其中智慧金融領域已覆蓋六大國有銀行在內超過400傢金融機構,智慧治理領域已服務於全國 30 個省級行政區政法、學校、景區等多類型應用場景。

從決策式人工智能發展到如今爆火的生成式人工智能,雲從科技在不斷研發和應用探索。雲從科技研究院大模型算法資深專傢邱凌峰對南都記者表示:“決策式是告訴你這個事情該不該做,比如人臉識別,人工智能會告訴你照片裡的人是不是你想知道的身份。我們過去做瞭很多決策式的。”

對於生成式人工智能應用方面的探索,邱凌峰分享道,“我們現在也在做一個類似ChatGPT應用場景,但定位更細一點,就比如要寫玄幻小說,我們的模型可以分析出怎麼寫能有好的流量、怎麼帶來相應收入,然後就會對模型做微調、標註和訓練。”邱凌峰還表示,經過驗證,以後類似ChatGPT應用場景落地不一定需要特別大的參數模型,也能得到不錯的效果,“給瞭我們一些振奮的感覺。”

此外,邱凌峰還分享智能政務應用場景探索,政務領域人工智能具有一定特殊性,因為涉及的相關數據不能外流,這就導致在人工智能應用探索的時候,隻能靠自身的系統語言進行訓練,“但這不代表生成式人工智能應用不行,我們有個概念叫外部的知識庫,可以跟知識庫做對話,知識庫就會經過嚴謹的邏輯,並通過生成式人工智能潤色形成想要的結果。而這裡對話的信息源是可以多樣化的。”

助推人工智能科技產業變革,大灣區龍頭企業積極投入人工智能研發與應用。蔣盛益還談道,“在深圳規模大的企業,比如順豐,在人工智能應用是有一個比較大的投入,還成立專門機構來研究物流配送。”

培養科創人才

促進人工智能從理論走向產業化

科創需要人才,《中國人工智能人才培養白皮書》顯示,目前人工智能行業人才缺口高達500萬人。

為促進人工智能從理論走向產業化,大灣區高校正在推進人工智能領域相關學科建設,不斷培養專業科創人才。

“像在華南理工大學、中山大學、深圳大學、香港科技大學、澳門大學、香港城市大學等大灣區高校裡是有相應科研團隊的,”蔣盛益談道,“其中的香港科技大學廣州南沙校區(簡稱為“港科大廣州”)在人工智能算法研究,尤其在自然語言處理方面比較有影響力。”在人才培養方面,港科大廣州首批開設人工智能、數據科學與大數據技術、智能制造工程等三個本科專業,2023年開始招生。

不過,高校人工智能科研成果到產品化,蔣盛益認為這不是一個短期就能夠見到效果的,“學校和產業想實現對接,這與管理機制有關系。職業院校與產業對接相對密切,因為職業院校專業課程的設置可以隨時去修改,比如現在市場上面有新的需求,那麼就可以設置相應專業,或者是加入原來專業裡。但是在大多數普通本科院校裡,課程培養設置,不能隨意去改,或者最多隻能夠改幾門課,對於新的市場需求就很難有主動。”蔣盛益說道。

值得留意的是,為吸引和留住人工智能專業科創人才,拓寬高層次人才儲備,大灣區不斷完善城市功能配套,在落戶、教育等方面給予支持。邱凌峰表示,“廣州正在給更多科創人才更多的機會,對人才越來越重視瞭,比如說南沙人才政策。“據悉,南沙區對高層次人才落戶給予豐厚的安傢補貼,為區內科研院所和“四上”高新技術企業的科技人才子女提供優質教育服務,給予一定數量的廣州市人才綠卡申請資格。

此外,3月9日,廣東省啟動首次人工智能工程技術人才職稱評價工作,為粵港澳大灣區人工智能高質量發展儲備人才支撐。

(記者 李芷琪 實習生 黃俊淇)

點讚(0) 打賞

Comment list 共有 0 條評論

暫無評論

微信小程序

微信扫一扫體驗

立即
投稿

微信公眾賬號

微信扫一扫加關注

發表
評論
返回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