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江蘇省科技廳發佈2022年科技計劃專項資金支持項目清單,連雲港市連雲區深度參與的藍灣海洋資源開發技術創新中心建設成功入選。該區山海環繞,118公裡長的海岸線串聯起優質的基巖岸線、沿海灘塗及近海可養殖水域,在“藍灣”項目的科技加持下,漁業新興產業集聚區、數字漁業示范區的興農願景正加速實現。

  山海村落入畫中,產業興旺踏步來。近年來,以創建第三批國傢農村產業融合發展示范園為契機,連雲區始終將鄉村產業振興擺在突出重要的位置,著力推進落實現代農業提質增效、農民收入新增萬元、脫貧致富同奔小康等10項重點工程,持續為農業增效、農民增收和農村繁榮夯基石、添動能。

多措並舉護好茶農“錢袋子”。張秀明 攝

  黨建引領 “一葉富民”邁向“一業興村”

  剛剛結束的春茶銷售中,宿城街道高山茶園傳來好消息。7500斤雲霧茶經由18.7公裡長的“全國美麗鄉村路”大桅尖路及時運出,400餘萬的銷售收入穩穩地裝進瞭村民們的口袋。群山間山路蜿蜒,串聯起當地夏莊、高莊、寶山、大竹園4個高山村莊,克服海拔較高、山勢陡峭、路床狹窄等不利因素,“四好農村路”建設這一頭號民生工程的落地讓“茶香不再怕村子深”。

  奮進的道路總有曲折。前些日子,嚴重的旱情讓一身泥、滿臉汗的茶農鄭言池,眼巴巴地望著蔫頭蔫腦的5畝茶田,沒瞭主張。對以種植雲霧茶為主要經濟支柱的留雲嶺村來說,往年畝產30斤以上的茶田,面臨減產甚至絕收的嚴峻形勢。

  “可以雇輛灑水車每天在地頭往返。”

  “山路太窄,還是得想辦法把東邊唐王湖的水抽上西山村來。”

  緊急時刻,村黨支部緊急召集“兩委”成員和村民組長共商對策,最終敲定“東水西引”的灌溉方案。村黨支部當晚與街道報告情況,爭取抗旱資金。統一調度下,3個村民組長、40餘位村民不等不靠,人力、物力、器械迅速到位,第二天下午便完成瞭6臺抽水泵、7公裡長運水管線的安裝,全村900餘畝茶田被全部覆蓋。

  無論是利在千秋的修路大計,還是立竿見影的調水應急,連雲幹群一心,為農業產業保駕護航。從“一葉富民”到“一業興村”,以雲霧茶為代表“富民興村”項目遍地開花。時下,“黑金”紫菜、奶白生蠔、嫩綠香茶、金黃麥浪,多彩連雲滿眼風光。據統計,2021年連雲區21個涉農村社平均集體經營性收入達358萬,全部實現15%以上增長。

漁嫂們直播帶貨,漁村經濟迎來新增長。朱華南攝

  農旅融合 “漁民上岸”吃上“旅遊飯”

  在西連島漁村,靠海吃海有瞭新路徑。線上做“主播”、線下是“導遊”,休漁期裡漁嫂們放下“漁網”搭上“互聯網”,使出渾身解數宣傳本土美食、美景,推介山海美景、傳統民俗及特色小吃。“熱氣騰騰又一鍋,這回亮相的是八帶魚餃子、紫菜餃子!”極具海洋特色的直播基地裡,美食大賽在線直播,讓點擊量沖到歷史新高。

  以往日落而息的漁民們鉆研起“夜經濟”也頗有心得。月上三竿,“漁村第一鮮”的店堂內人頭攢動,食客大都被老板李金衛的“抖音”直播吸引而來,其招牌菜線上日銷量突破4000斤,常居同城熱銷榜前列。不遠處的礁石灣民宿群同樣不輸熱度,“推窗望海”的浪漫、“向海高歌”的熱烈,各種主題的民宿風格讓遊客流連忘返。“還是靠海吃海,但和父輩撐船打漁相比,我們搭上瞭漁旅融合的快車。”村民武波傢500多平方米的臨海小樓已成長為資深網紅民宿。

  依托山海資源,連雲區大力推進農旅一體化發展,休閑觀光農業異彩紛呈。保護開發山林資源,建設叢林冒險親子樂園等戶外項目,建成海上觀景浮橋,打造“海鮮美食街”“老街夜遊圈”等餐飲示范區,及“礁石灣”民宿群、海上山農傢樂等新業態集中創建區,為“親農遊”孵育更多新地標,不斷開拓傳統漁業“接二連三”融合發展新境界。

修造船等鄉土技藝助力農旅融合新發展。朱華南 攝

  文化傳承 “老把式”拉動“新業態”

  與西連島隔海相望的海港另一邊,沿著古老的青石板路拾階而上,便來到瞭“民俗工藝館”。在此坐陣的陳建國親歷著行業的榮衰,“海州灣海域盛產70多種貝殼,連雲港曾是我國四大貝雕盛產基地。80年代的老街貝雕廠更是國傢輕工部定點工廠,年生產貝雕畫接近6萬幅,其中三分之一左右都用於出口。”

  在優良海洋生態的千百年呵護下,獨具特色的漁傢文化如明珠點綴。而今,陳建國作為貝雕制作非遺傳承人,致力於復興這項由海洋漁業延伸出的傳統工藝。“大傢現在看到的是從歷史記載以來最早的螺鈿工藝,古人們將貝殼熱水煮制四五天實現殼層分離,再用數噸的重力壓制成平整的原始材料。”陳建國的介紹讓更多的遊客走近傳統。

  據瞭解,以連雲老街為核心的市非遺研學旅遊基地,目前已匯集貝雕畫、葫蘆烙畫及馬鮫魚丸、麻蝦醬等大量非遺元素,並以制作場景化、技藝體驗化展示漁傢生產生活樣貌,讓農業文明“動”起來、“活”起來。

  近年來,連雲區不斷探索“手藝”變“收益”的新路徑。以基地建設投入、產品創新扶持等方式,推動農傢“非遺”進景區,帶動形成良性循環,推動農業文化市場繁榮。大竹園村建成雲霧茶制作技藝傳承基地,涵蓋種植、制作、展示、銷售各環節,依托西連島村史館等平臺,對拼板、捻船等木船制作技藝進行展示,老街民俗館被授予第一批“連雲港市非遺旅遊體驗基地”,以“西遊文化”“山海文化”“淮鹽文化”等為主題的“鄉愁”系列非遺文創產品不斷推陳出新,推動從傳統村落的保護傳承邁向新興產業的發掘發展,為鄉村古鎮融合發展揭開新篇章。(易敏)

點讚(0) 打賞

Comment list 共有 0 條評論

暫無評論

微信小程序

微信扫一扫體驗

立即
投稿

微信公眾賬號

微信扫一扫加關注

發表
評論
返回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