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耳蝸的出現

為耳聾患者帶來新的希望

這是一場特殊的音樂會,表演的孩子大部分都是聽障兒童,因為聽力缺陷他們曾經無法與人溝通,幾年前,在中國聽力語言康復研究中心的幫扶下,他們植入瞭人工耳蝸,經過語言訓練後,他們不但可以暢快地和別人交流,有的還綻放出瞭優秀的藝術天分。

耳聾是全球公共衛生課題。根據世界衛生組織數據,全球約有4.3億人患有殘疾性聽力損失。在我國,新生兒先天性聽力障礙發病率超過1‰,並且還在以每年2.3萬的人數增長。隨著社會人口老齡化、超老齡化時代的到來,65歲以上老年人約1/3有聽力障礙,這成為嚴重危害健康、影響生活質量的常見疾病。

韓德民,中國工程院院士、原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同仁醫院院長。上世紀90年代,韓德民完成瞭中國第一例兒童人工耳蝸植入手術。到如今,我國已完成人工耳蝸植入手術8萬例。人工耳蝸的出現,為許多耳聾患者帶來新的希望。

采用基因芯片篩查耳聾問題

韓德民院士長期致力於耳鼻喉領域的實踐與研究,對於我國在這一領域,特別是防聾治聾方面的點滴變化和長足進步,他是親歷者,也是見證者。

對於耳聾的孩子,越早植入人工耳蝸,就能越早開口說話,融入社會。但是由於各種因素,每年能夠接受人工耳蝸植入的孩子還是有限的。

一次偶然的機會,韓德民院士認識瞭中國工程院院士、生物芯片北京國傢工程中心主任程京。程京院士致力於生物芯片領域研究。兩位院士聯手合作,共同研發推廣應用瞭遺傳性耳聾基因檢測芯片。這種芯片,隻需要一滴足跟血,就能檢測出新生兒是否攜帶致聾基因。一旦檢測結果為陽性,就可以及早采取幹預和康復措施,並給出明確、有針對性的用藥指導和提示,為此後預防遲發性耳聾、藥物致聾,以及人工耳蝸植入等提供科學依據。

截至2022年9月底,全國進行免費新生兒遺傳性耳聾基因檢測已超過550萬人。據估算,可避免1萬5千多名孩子,及其母系傢庭成員因錯誤用藥而失聰,將耳聾疾病從“被動治療”變成瞭“主動預防”。

全國防聾治聾工作

成就顯著

2009年,我國開始實施“貧困聾兒人工耳蝸/助聽器搶救性康復項目”,向符合條件的聽障兒童免費捐贈助聽器和人工耳蝸,提供助聽器驗配服務、人工耳蝸手術及康復費用。

2018年6月國務院印發《關於建立殘疾兒童康復救助制度的意見》基本實現殘疾兒童應救盡救。 2018年,各省出臺具體實施辦法,進一步落實殘疾兒童康復救助制度,對聽障兒童進行康復救助。

“十二五”期間,共有15萬多名聽障兒童得到康復訓練為18萬多名聽障兒童傢長提供培訓及康復指導。


點讚(0) 打賞

Comment list 共有 0 條評論

暫無評論

微信小程序

微信扫一扫體驗

立即
投稿

微信公眾賬號

微信扫一扫加關注

發表
評論
返回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