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億人在看的“村BA”,讓這個貴州寶藏小地方浮出水面!

剛剛過去的這個周末,貴州黔東南臺江縣臺盤村,一場最特別的籃球賽事吸引瞭全網的目光。3月27日,貴州省首屆“美麗鄉村”籃球聯賽總決賽在黔東南州臺江縣臺盤村舉行,黔東南州代表隊以68比65的比分戰勝遵義市代表隊,獲得冠軍

黔東南隊奪冠。攝影/張羅

黔東南隊奪冠。攝影/張羅

這就是火出圈的“村BA”,一個全村人口隻有1188人的小山村,一個本是由村民自發在村口球場打打球的籃球賽,卻吸引到瞭10萬人到場,全網關註量近5億人次,賽事持續3天,從日到夜,座無虛席,盛況空前。(數據來源:北京日報)

甚至3月25日、26日兩天,黔東南州由看球消費帶動的整體旅遊訂單,都比去年同期增長143.4%,貴陽、廣州、重慶、遵義、畢節是排名前五的客源地城市(數據來源:美團)。

村BA比賽現場。攝影/孫超

村BA比賽現場。攝影/孫超

這是充滿貴州風情的籃球看臺,有人端著火鍋吃著酸湯魚,有人直接用礦泉水瓶狂飲,裡面裝的是當地米酒,有苗族媽媽用刺繡佈帶背著小孩。場地中間蹦著苗迪,場外的小吃街熱火朝天,裡面翻炒著濃鬱的折耳根、糊辣椒……

現場觀眾。供圖/貴州畫報社 攝影/林劍

現場觀眾。供圖/貴州畫報社 攝影/林劍

有人提瞭小馬紮,早早幾小時就來占座。直到半夜,賽事仍然火爆,座位依然滿滿當當,甚至有人專門買瞭長梯,站在外圍伸長瞭脖子觀看。

村BA現場“苗迪”表演。攝影/吳鵬程

村BA現場“苗迪”表演。攝影/吳鵬程

“從來沒看過這麼純粹的比賽”,“這才是籃球的本來面目”,熱門評論如此說道。

“我很想去現場,但我不確定能否買到門票”,姚明皺著標志性的濃眉大眼,雙手抱臂,滿懷期待;“我期待著現場體驗對籃球的熱情,這是我喜歡的街頭籃球!”來自紐約佈魯克林街頭的前NBA球員馬佈裡,談及村BA時,興奮也溢於言表。

不要門票,沒有刻板的規則,熱火朝天的苗傢人,獎品就是魚和香米……黔東南中心,清水江畔,大山之中,一場最野的籃球賽,卻征服瞭全世界。

觀眾。攝影/張羅

觀眾。攝影/張羅

01

村BA,玩得可比NBA野多瞭

NBA我們都知道,可村BA是什麼?

單獨看這個詞可能讓人有些摸不著頭腦。這是在臺江縣舉行的一場盛大的籃球賽事。用“舉行”這個詞可能不太準確,因為這就是村BA最獨特之處,它最初是由當地人自發組織,也就“在村口打打籃球”的一場熱熱鬧鬧的鄉土籃球比賽。隻是去年火出瞭圈,被大傢親切地稱為“村BA”。

比賽現場,遵義隊對戰畢節隊。供圖/貴州畫報社 攝影/向憶峰

比賽現場,遵義隊對戰畢節隊。供圖/貴州畫報社 攝影/向憶峰

春花是土生土長的臺江人,據她介紹,此前的籃球比賽都是當地村民自發參加,幾乎所有的村寨都有人來打比賽。一個村或者一個單位出一個球隊。今年因為賽事大火,也多瞭許多專業的籃球運動員參與,甚至還有從CBA退下來的球員加入

臺江縣位於貴州省黔東南苗族侗族自治州,不管是看似傳統的鬥牛、賽馬、吹蘆笙、唱苗歌,或是“現代運動”的籃球賽,都是傳承已久的重頭戲。

其實在臺盤村舉辦“村BA”,歷史比NBA還要悠久。據記載,籃球在1891年發明後,就於1895年傳入中國,早在1904年就傳入貴州。翻閱臺江縣志,民國二十五年(1936年),臺江就擁有瞭第一塊籃球場。NBA成立於1946年6月6日,而“村BA”的前史卻可以追溯到1940年前後,由當地人自發組織。

上世紀60年代的臺江縣東風女籃。供圖/黔東南州委宣傳部

上世紀60年代的臺江縣東風女籃。供圖/黔東南州委宣傳部

可以說,在臺江,籃球是一項帶有典型鄉土氣息、深深紮根在本土的運動。在春花的記憶裡,不管什麼節日活動,經常都要打一打籃球,“逢節必比賽、比賽先籃球”。很多籃球比賽,一般從天亮打到天黑,又從天黑打到天亮。與其說是比賽,更像是一種不止歇的狂歡。

比起規則統一固定、明星球員雲集、充滿著各類高科技和精良廣告的NBA,村BA的最大特色,就在於“野”

比賽現場。供圖/貴州畫報社 攝影/林劍

比賽現場。供圖/貴州畫報社 攝影/林劍

姚順韋是貴州人,他去年給“村BA”拍攝的一系列照片和視頻,推動“村BA”徹底打破圈層爆火。姚順韋說,最初他是在一個直播上看到瞭臺江的籃球比賽,“當時隻有十幾個人在看直播,可是我一看就被吸引住瞭。我們那其實也有籃球比賽,大都很慢很平常。但是這裡的籃球比賽很激烈,速度很快,大傢的熱情都很高漲,我就一定要去現場看看。”

在比賽現場,姚順韋初見就被比賽中高漲的熱情,球員們互相之間不服輸、你來我往的激烈場景吸引住瞭。雖然是比賽,但經常有各種超出常規、甚至是規則的奇妙打法,但對抗碰撞完全不輸,參賽球員們跑起來十分積極。“運動的弧線特別快,有時候甚至難以抓拍,這都是村BA的奇妙之處”。

巾幗賽場也颯爽。攝影/@黔《多多》阿真抗衰💗

巾幗賽場也颯爽。攝影/@黔《多多》阿真抗衰💗

不止是我們傳統印象中的那些青壯年運動員,臺江現場還有“嬢嬢打球”——也就是許多老年女性也會參與運動,“嬢嬢打球其實是最好玩的,她們根本不太管規則,大傢拿著球就跑瞭,裁判也不怎麼吹哨,大傢就是拿球跑滿場跑,跑完瞭然後就想著投籃。

02

村BA,就是一個貴州風物大型展示現場

村BA之所以能如此感染人的原因,不隻在於球員打得好看。更重要的,是觀眾們的反應。

比賽間隙,下棋的觀眾。供圖/貴州畫報社 攝影/向憶峰

比賽間隙,下棋的觀眾。供圖/貴州畫報社 攝影/向憶峰

有人現場拿著吊瓶也要去看比賽;有學校老師給孩子放假,組織大傢一起去看的;有一位七、八十歲的爺爺,帶著一袋雞蛋,下午三點早早到那裡去占位。還有帶著孩子的年輕媽媽,孩子們都睡瞭,媽媽依然抱著孩子堅持看球,從下午一直到晚上。春花說她還有位朋友,專門從另一個縣裡請假過來看比賽,並且怕看不到專門采購瞭一個梯子扛到現場,登高觀看,而且她還是一位女生——不管男女老幼,都十分重視這種參與感。

現場觀眾。攝影/張羅

現場觀眾。攝影/張羅

“這麼多種細節,都讓我感受到,大傢是發自內心的熱愛,然後才會去做村BA”,春花強調。這種純粹的熱愛,或許也是它能出圈,能感染到這麼多人的原因。

另外,現場的喝彩聲音十分巨大,在一些失球的時候,也會有陣陣“嗚嗚”似的噓聲。不管是喝彩、喝倒彩,都不是為瞭旗幟分明地對抗,就是好球就鼓勵,壞球就表達失望。雖然村BA有不同的隊伍,但現場並不會分成不同的觀眾席和陣營,大傢隻是純粹地觀看球賽本身,並不會隻支持某一支隊伍,而是無差別地為每一個進球叫好,純粹欣賞賽事本身。

現場觀眾。供圖/貴州畫報社 攝影/向憶峰

現場觀眾。供圖/貴州畫報社 攝影/向憶峰

這樣的現場,讓所有人的參與感都很強。春花說,很多地方的活動,可能都需要請人回來或什麼,但臺江這邊尤其是苗族的一些活動,許多活動不一定在周末,但在外面打工的人常常不管多遠,都會自費回來參加,然後參加完瞭再回去工作,“這種參與感是尤其強烈、不同尋常的”。

現場節目互動“套圈圈”。供圖/貴州畫報社 攝影/向憶峰

現場節目互動“套圈圈”。供圖/貴州畫報社 攝影/向憶峰

臺江有另外一個名字叫“百節之鄉”,“全中國都在認真的搞錢,隻有臺江在天天過節”,這雖然是一個誇張的說法,可臺江的節日真的不少。而且都有像村BA一樣熱火朝天的對抗性環節,比如鬥牛、賽龍舟等。

圖1: 臺江縣鬥牛活動。攝影/磨桂賓 

圖1: 臺江縣鬥牛活動。攝影/磨桂賓 

圖2: 清水江上的獨木龍舟。攝影/張強

臺江有幾大“天亮文化”:第一個是喝酒天亮文化,第二個是籃球天亮文化,第三個是鬥牛天亮文化,第四個是舞龍噓花天亮文化,所有的節日,我們都是從早玩到晚,甚至玩到天亮,這樣子說明大傢對活動的參與度非常高。

苗族舞龍噓花活動。攝影/張強

苗族舞龍噓花活動。攝影/張強

“村BA”的嬢嬢打球,通常趕在姊妹節這天。而觀看姊妹節比賽,少不瞭苗疆特色美食,比如五彩糯米飯和糯米酒。臺江縣的施洞一帶,每到節日那天,盛裝的姑娘們攔在寨門口,捧來五彩糯米飯,用牛角盛來糯米酒,各個村寨穿著傳統服飾的人群,也匯成五彩的人流,喧騰在清水江畔。

姊妹節。攝影/李貴雲

姊妹節。攝影/李貴雲

健壯的苗族青年們捉魚、鬥牛比賽輪番上陣,戴著銀飾的苗族少女們,也踩著銀光閃閃的鼓點,跳起瞭銀色的舞蹈。沉甸甸的銀飾、輕盈盈的步點,香噴噴的舞陣,訴說著苗族歷史上遷徙的故事,銀鈴般的笑聲,就撒入這悠長的清水江裡。

清水江,自古以來就是苗瑤語族遷入的重要通道,徐霞客當年曾下河遊泳,在《徐霞客遊記》裡,稱其為“龍頭河”。不知道徐霞客當年參與過沒有苗族的“舞龍噓花節”盛會,或是泛遊江上,親自體驗獨木龍舟節,所以因此命名。

臺江縣區位示意圖。制圖/劉耘碩

臺江縣區位示意圖。制圖/劉耘碩

清水江這條僅次於烏江的貴州第二大河,從古代苗民搏浪的龍舟聲裡,流到今天村BA賽場的助威聲中,流出瞭歷史,奔湧進未來。

清水江畔的當地風物,隨著臺盤村的“村BA”總決賽落下帷幕,貢獻瞭不少彩蛋時刻。

總決賽的獎品,是臺江鯉吻香米、臺江鱘魚、三穗麻鴨,都是當地人平常吃的肉類和碳水。鱘魚和鴨子是自己養的,香米是自己種的;還有村民自己捐助的黃牛啊,豬羊啊,十分接地氣,又無比豪橫。

圖1-3:獲獎獎品。攝影/張羅

圖1-3:獲獎獎品。攝影/張羅

如果說臺江人的節日,是流動的盛宴,那麼“村BA”比賽,就是盛宴的壓軸大菜。小小的籃球,承載著苗傢對美好生活的希冀,對健康體魄的張揚,也是黔山貴水那抹最純粹的亮色,最多彩的貴州風物寫真。

孩子們參加籃球互動。攝影/王佳麗

孩子們參加籃球互動。攝影/王佳麗

點讚(0) 打賞

评论列表 共有 0 條評論

暫無評論

微信小程序

微信扫一扫體驗

立即
投稿

微信公眾賬號

微信扫一扫加關注

發表
評論
返回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