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桂芳走訪村民。

張桂芳帶領村民佈置村裡的宣傳墻。

  □ 中國婦女報全媒體記者 周麗婷

  □ 蘇建軍

  3月18日,@97村長小芳和三傢村“出圈”瞭,抖音熱榜,點贊過百萬。

  隨之,一撥兒又一撥兒記者慕名前去采訪。中國婦女報全媒體記者21日下午3:00見到“女娃支書”張桂芳時,這個黑瘦的姑娘顯得有些疲憊。

  被媒體關註,通過媒體“引流”,讓外界“看見”三傢村,是年輕的張桂芳的“施政”方略之一。

  而這網絡爆紅的熱度,讓“女娃支書”徹夜未眠,陷入瞭激動和迷惘的交織狀態。

  “希望這熱度能給三傢村的發展帶來機緣。”張桂芳告訴記者,自己正在搜集整理網友們的建議,看看哪些可以在三傢村實施。

  24歲當上村支書,自嘲“走上權力巔峰”,成為“三傢村CEO”的張桂芳,在兩年多的時間裡,究竟有著怎樣的經歷和故事呢?

  “春燕回歸”

  張桂芳以前沒有想過,自己的人生之路會與故鄉產生如此的深度鏈接。

  三傢村位於河南省鶴壁市山城區石林鎮的西北部。村口立著一片墻,記載著村子的衍變由來。據說三傢村的歷史可以追溯到商周時期。

  雖說村子歷史悠久,但因為地處山區丘陵,農田水利設施不發達,所以多少年來村民們沿襲傳統種植,沒有什麼特色產業。和成百上千的普通農村一樣,三傢村的人員構成也是青壯年選擇外出打工做事,婦女、老人“留守”。

  1997年,張桂芳就出生在三傢村,在村裡讀完小學四年級後,轉到市裡寄宿讀書,2016年她考入天津農學院植物保護專業。

  大學畢業後,張桂芳留在天津和同學一起創業,經營民宿。

  人生之路的改變,發生在2020年的冬天。一天傍晚,張桂芳接到瞭村裡一位老黨員的電話,“我也不記得是誰瞭,大意是說讓我考慮考慮回村裡當支書,並要求明天7點給他答復。”張桂芳沒有“輾轉難眠”,第二天清早7點準時“回絕瞭”老黨員,因為“我不知道村支書是幹什麼的。”

  也就是在這一天,駐村第一書記、“90後”的常瑞濤又給張桂芳去瞭電話,再次勸說。他以自己的經歷告訴她農村的變化,告訴她在村裡可以做很多事情,有施展才能的舞臺。

  張桂芳,一個很早離傢的女娃,村裡的人大多也不認識,為什麼“橄欖枝”要拋給她呢?記者瞭解到,鶴壁市在鄉村振興中實施“春燕回歸”計劃,吸納有學歷、黨齡滿三年的優秀年輕人才回來建設傢鄉,而張桂芳正好符合條件。

  “你回來試試,不行再走!”常瑞濤的這句話觸動瞭張桂芳,於是她決定回來試試。

  2020年12月25日,張桂芳被選舉為三傢村黨支部書記。2021年1月下旬,又高票當選為村委會主任。

  就在當選村主任的那天,張桂芳卻“被現實重重地撞瞭一下”。

  在張桂芳對外發佈的第一條視頻裡,年輕的女孩兒帶著幾分戲謔地說,“我已經準備好未來的我當上村裡的‘CEO’,迎親的‘高富帥’排隊到村口。就在走上人生巔峰的時候,麻煩和困難來瞭。回到村裡,我認真仔細地看瞭看我的村子,竟然擁有高達百萬元的債務,到處是破瓦殘垣,充斥著荒涼的景象,我該怎麼辦呢?怎樣才能為這裡帶來生機?”

  盡管有前輩指點哪些是村裡當辦的事情,哪些是可以緩辦的事情,但張桂芳的腦子裡還是有些蒙,心裡開始退卻,直到回傢看見給朋友打電話的父親,“他的神態盡是驕傲,言語中滿是自豪。我從未見過這樣高興的父親,從小到大的印象中,父親都是一個不茍言笑、非常嚴肅的人,父親的驕傲讓我重新建立起信念。”

  張桂芳說:“既然選擇回來瞭,不能這麼快撂下走吧!我要給這個村子帶來希望。”

  艱難起步

  對於一個幾乎沒有參與過農業生產,對農村工作完全不熟識的女娃來說,哪裡是工作的破冰點和突破點呢?

  張桂芳說,最初的兩個月,壓力很大,幾乎天天會莫名地哭。

  這一切,父母看在眼裡,心疼得很,“就想著孩子回村,離我近瞭,沒想到孩子這麼難!這麼大擔子壓在她身上!”張桂芳的媽媽對記者說,“在外邊她是村裡的支書,可在我們眼裡還是孩子啊。她在外受到委屈,回來瞭我和他爸哄哄孩子,分散分散壓力,讓孩子開心起來!”

  “工作是工作,我不會將工作壓力帶回傢裡和傢人說。”在媽媽心目中“從小就要強”的張桂芳不斷調整心情,為村莊發展謀求出路。

  2021年4月底的一天,張桂芳在抖音上看到新鄉市一個村子因為彩繪墻壁變得很漂亮,很多人去打卡,她認為這個方法可以借鑒試試。於是,張桂芳帶著村“兩委”到那個村實地考察。

  改變村貌,讓村子被外界看見、關註,吸引遊客,借助外力推動村子發展,成為張桂芳上任後治村的第一個方案。於是,她找來一個懂繪畫並有意打造藝術鄉村的朋友。因為村裡沒錢,她先給朋友“畫瞭個餅”。

  在三傢村的村屋墻上塗鴉,並不能贏得所有村民的理解,張桂芳就挨傢挨戶地解釋……

  一個多月後,櫻花粉、芥末綠、霧霾藍這些洋氣的色彩取代瞭“素瓦、裸墻、灰屋頂”,“告白氣球”“天使翅膀”“大魚海棠”躍然墻上,整個三傢村從“灰頭土臉”變得“五彩斑斕”。在這些多彩的墻壁畫中,朋友還特意創作瞭一幅以張桂芳為原型的圖畫,畫中的她撩開幕佈,露出一片美麗的向日葵地,一片希望的田野。

  張桂芳做的第二步——邀請一些媒體來做采訪。張桂芳曾自己打電話邀約,但並不順利,後來在鎮黨委的幫助下,當地一傢報紙對三傢村進行瞭報道,接著電視臺也來瞭,很快,三傢村“24歲的女村支書”成為當地媒體上頻頻出現的內容。

  這樣的曝光率一如張桂芳所願,真的吸引到各種資源,不僅有遊客來村子裡打卡,更引起瞭市、區相關部門和外界的關註,並意外拿到瞭整治環境的獎金,還引來瞭騰訊公益基金“耕耘者計劃”的落地。

  為瞭更好地打造三傢村,張桂芳開始帶領村民從整治村裡環境,改善村子基礎設施做起,拆除斷垣殘壁、修路、鋪水管、清理河道……

  漸漸改變

  春天破土的芽,勢必要經歷風吹雨打才能茁壯成長。

  張桂芳也在經受著錘煉。

  村裡瑣碎、復雜的事多,難免冒出“不和諧音符”,這也逼著張桂芳堅韌面對、學著成長,“在村裡遇到難事和委屈,最開始會哭,但現在不會瞭。如果我占理,就要把腰板挺直,把工作做下去。”

  2021年的“7·20暴雨”成瞭張桂芳走入村民心中的一個契機。張桂芳帶著村“兩委”幹部和“四組一隊”的組員們日夜堅守,走街入戶,不僅確保瞭村民的生命安全,而且把群眾的經濟損失降到最低。村民張保群感動地說:“瓢潑大雨,這些村幹部不顧個人安危,頂風冒雨查災情、排隱患、保安全,真的很感激。”

  張桂芳的媽媽告訴記者,暴雨那幾天,張桂芳一直住在村委會,有時會打個電話讓父親送件衣服。記者問張桂芳的媽媽“擔心嗎”,“擔心也不行啊,她幹的這活兒,就得擔當起來。”

  洪災過後,張桂芳又積極與中國社會福利基金會及騰訊公益溝通對接,為三傢村及石林鎮爭取到瞭近400萬元的物資,幫助鄉親們平安度過瞭最難熬的日子。張桂芳說,那些天每天都在卸貨、分發,把物資發放到每傢每戶。一次,一個奶奶拉著她的手說:“你這小姑娘真能幹,下一屆還選你當村幹部。”

  記者和張桂芳並肩走在街上,遇到的老人們都會和她打招呼,“現在和村民都認識瞭嗎?”“都兩年瞭,每傢每戶差不多都去過瞭,還能不認識?!”說話間,一輛農用三輪車從身邊飛馳過去,坐在車裡的奶奶看見張桂芳,笑著喊著“吃香油嗎?吃香油嗎?”張桂芳望著遠去的奶奶也大聲喊著“下來,下來!”像一對嬉笑打鬧的祖孫。

  張桂芳看到垃圾桶沒有蓋蓋,她走過去蓋上;看到殘破耷拉下來的春聯,她走過去撕下來。隻要看到有礙潔凈、有礙觀瞻的小瑕疵,她都隨手整理。這些自然的小動作,能讓人感受到三傢村也走進瞭張桂芳的心裡。

  看著街上彩色的墻壁,記者問張桂芳:“聽說墻繪還有第二期、第三期?”她回答說:“暫時不搞瞭,現在最重要的是把村裡的基礎設施搞好。打好基礎,再錦上添花。”

  這兩年,張桂芳也不辭辛苦地去尋求相關部門的支持,因此,在多方力量的幫扶下,三傢村擁有瞭第一個圖書館、第一個籃球場、第一個公共廁所、第一個電影院。今年,張桂芳開始推動民生小事的實施,讓有意願的村民第一次在村中拍瞭婚紗照。

  令張桂芳喜悅的是,2021年10月,三傢村與鶴壁淇花食品油公司達成戰略合作,定向收購村內百餘畝低芥酸菜籽油田,提供免費加工服務。2022年1月,推出的“農農的年禮”高油酸花生油禮盒,為村內創收3萬元。2022年5月,村裡又引來瞭南瓜種植開發商,成立瞭山城區首個“豫北南瓜種植基地”,不僅將村民們撂荒的土地利用瞭起來,還解決瞭一部分人的就業問題。“我們為村民發放瞭土地流轉費18萬元,讓30多個老弱勞動力一天有瞭50元的收入。”

  村子裡發生的變化,村民們看在眼裡,常有鄉親見到張桂芳的媽媽誇贊:“恁那閨女當村支書,真是不簡單!”

  年輕人的熱情,年輕人的勇敢,年輕人的視野,年輕人的奇思妙想,賦予暮氣沉沉的三傢村以生機和活力。

  同為“90後”的村委張傑評價張桂芳,“堅強,有創意,有想法,和她一起工作,有樂趣。”

  年長一些的黨員張計成說起張桂芳,“有韌勁兒、有闖勁兒、有拼勁兒。”兩年前,他和村裡的好多人都擔憂,“一個小娃娃回來,能堅持下來嗎?”現在的他說,這個顧慮全打消瞭。

  曾經在直轄市生活的張桂芳,現在每天在小村裡逡巡;曾經早晨睡到八九點的她,現在要早早起來規劃安排一天的事情;曾經周圍都是年輕人的她,現在面對的大多是爺爺奶奶輩的人。

  “亮色暖調”

  這兩年,張桂芳不僅經歷瞭“7·20暴雨”,也經歷瞭疫情防控的考驗。艱難的時候,張桂芳不止一次地想,“我處理完手頭的事情就不幹瞭”,可“永遠有處理不完的事情!”

  現在,張桂芳堅定地想留下來。

  她和記者分享著心中的“亮色暖調”。“做圖書館的櫃子和書架時,村裡一名做裝修的村民親自帶我們去買材料,很大的書櫃隻花瞭1800元錢。修路、征地費用應該由村委會出,但村委會沒錢。我們跟村民商量後,村民隻讓村裡支付瞭400元錢。其實,一般征地款是1300元錢一畝地。還有60多歲的同事為瞭不影響村委會工作,白天堅持來上班,晚上打著手電筒去地裡種玉米;村裡的會計會因為10元錢對不上賬而睡不著。他們的付出、他們的責任心都讓我感觸很深,年輕的我有什麼理由啥也不幹?”

  為張桂芳做好後勤保障的媽媽說:“孩子的確不容易,我和她爸常寬慰她,這就像小孩兒開始學走路,需要慢慢來。”“我們全傢人全力支持她,她往前沖,我們和她一起往前沖!”

  傢人的關愛,村民的認可、包容,同事們的支持,給予張桂芳前行的力量。“我會踏實做好當下的事情,一步步來,把這一屆做好。”

  因為媒體報道,張桂芳和村裡人都見識到瞭傳播的力量,現在,張桂芳選擇在自媒體專業團隊的幫助下,親自上陣,做短視頻抖音。“我們村的地理位置、用地指標等條件,都沒有太多優勢。短視頻屬於輕資產,我們想通過短視頻給村裡招商引資。視頻賬號定位以‘三農’為主,看能不能給村裡引來一些專業的種植、生產加工等企業,幫助農民拓寬增收致富的渠道。”

  鄉村振興就是要實現產業興、農村美、農民富。過去的兩年裡,張桂芳多次帶領村民嘗試種植各種高經濟作物,最後都以失敗告終,但她不氣餒。“現在拍抖音把村莊情況和我的經歷分享出去,集思廣益,說不定就能找到更好的發展辦法。”

  信息時代,新媒介的運用是年輕人與世界發生聯系的“拿手好戲”,“女娃支書”也是一張亮閃閃的“名片”,張桂芳為瞭村子的發展,借勢推介,她大方地對外發佈,“我和村子的故事還在繼續,歡迎大傢關註和見證。”

點讚(0) 打賞

Comment list 共有 0 條評論

暫無評論

微信小程序

微信扫一扫體驗

立即
投稿

微信公眾賬號

微信扫一扫加關注

發表
評論
返回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