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嘉嶽,恐怕是影視劇中最“沒羞沒臊”的人瞭。

面對比自己小不少的侄子,大咧咧聊起自己丟臉的求死經歷。

原本設想的是,噗通跳入海中,和世界來一場最浪漫的告別,然而實際發生的卻是——

看著面前遊過的海龜,他想到潛水鏡和裝備萬一被海龜吃掉,不就不環保瞭?

於是,就連生命裡唯一能自己做主的事,他都沒做到。

很挫吧。

可是鏡頭一轉,他對著侄子呵呵呵地笑,仿佛在說一件別人的事情。

以上這一幕,來自上線不久的臺劇《有生之年》。

有《俗女》這樣的佳作在前,《有生之年》的主題其實並不算突出,仍是溫馨瑣碎的臺式生活流。

偶爾刷到這樣一條短評,卻勾起我的共鳴。

當人生遇到特別挫折特別想逃避時

回傢躺在傢裡沙發上

聽著爸媽瑣碎日常

這種“吵吵鬧鬧”讓人安心到想哭

來源 豆瓣@沒什麼大不瞭

在劇中,高嘉嶽最常停留的,是客廳那張沙發。

而這種在外漂泊多年,終於回傢坐在瞭最熟悉那張沙發上的感覺,亦是我在追劇時感同身受的。

那就來聊聊,《有生之年》裡的這張沙發。

01

閉店,破產,分手,堪稱中年失意男的模板。

這,是高嘉嶽的現狀。

經營十多年的餐廳因為評分過低,無人光顧,不得不關門大吉。

還沒從失業的低谷中緩過來,一個轉身又發現,那個原本要接手自己店面的老板,又不知何時接手瞭自己女友。

可還有更慘的。

開餐廳的錢原本就是向媽媽借的,如今媽媽積攢多年的存款也打瞭水漂。

這些事單拎出一件,放在一貫崇尚“三十而立”的東亞敘事中,都得被“嘖嘖嘖”嘆上三聲,然後在心裡感嘆一句,這也太不爭氣瞭。

更何況對高嘉嶽,是三箭齊發。

其撲面而來的窒息感,別說他想跳海,我都想替他去跳一跳。

然而高嘉嶽卻沒有出逃,反而選擇瞭回歸。

在爸爸過生日的前一天,他喝得醉醺醺回到傢裡。

也是意外。

離傢在外多年的遊子多少都有著“衣錦還鄉“執念,可高嘉嶽不一樣,裡子沒瞭,索性連面子也不要瞭。

落魄就落魄,他坦蕩蕩一副潦倒樣站在傢人面前。

是真沒包袱啊。

但也不奇怪,從小,他就是傢裡那個最不被父母看中的小孩。

過生日,被安排就著績優生弟弟的生日一起過,他自是不樂意。

然而,他又沒有扭轉爸媽偏心的能力。

他一身反骨,說話主打一個爸媽哪兒痛戳哪兒。

一句“高嘉揚又不是親生的”,引來媽媽的巴掌和爸爸的“竹筍炒肉”,讓原本喜氣洋洋的生日宴變成傢暴現場,也讓本來就因為成績不好被父母看低的他,更低一等。

於是本該是最需要被關註的青春期,落到瞭高嘉嶽身上,隻剩下瞭父母的漫不經心。

小時候被如此對待,長大瞭,他就開始漫不經心對待自己。

每天睡到日上三竿才起床,當弟弟和父母都已經在自傢早餐店忙瞭大半天時,他才頂著睡眼惺忪的眼睛去店裡晃蕩一圈。

頹,沒救瞭,人生完蛋瞭。

是人到中年的高嘉嶽再次回到傢鄉時,外人眼中的樣子。

可站在他本人立場,他似乎又從未放棄過符合外界的期待。

作為長子,他始終都有著一份屬於老大責任感。

小時候,媽媽冤枉他偷錢,他爭辯兩句後見改不瞭媽媽想法,索性認瞭。

“是我拿的,是我拿的。”

承認的背後,是為瞭保住作為績優生的弟弟在爸媽面前的尊嚴。

看到媽媽到老瞭還沒法釋懷爸爸的“偷吃”行徑,他又成瞭那個唯一貼心的兒子。

幹脆離婚算瞭

搞成這樣

你不開心

媽也不快樂

他就是這樣一個人,即使自己都一團糟,卻仍在用自己的方式,幫助傢人,想讓他們日子好過一點。

可是,事與願違。

他的苦心並沒換來感謝,換來的隻有——

面對他的主動“頂罪”,高嘉揚沉默。

勸爸媽離婚,他又成瞭那個首先撕破和美外表的,不懂事的小孩。

二弟批評他,最小的弟弟指責他。

連爸爸,本該是離婚受益者的他,相比行動,也隻限於幾句無奈嘆息。

蠻悲哀的。

明明他一次次想把傢人帶往“正確”的路,但傢人顯然更想躺在舒適圈。

於是面對高嘉嶽建議,他們一次次逃避,不停指責。

再熱血,面對這樣結果,也涼瞭。

他開始用荒唐來麻痹生活。

約上多年未聯系的初戀,即使他知道兩人大概率早就沒瞭共同話題,

又代替侄子和女網友約會,美名其曰幫對方一個忙,但何嘗不是他自己為瞭排遣寂寞。

他把自己的人生過得像一架晃晃悠悠的秋千。

荒唐的底下,藏著他的焦慮。

他一方面失望於那些事與願違的結果,另一方面是對自己的失望。

失望於自己還暫時無法擁有過人能力,那種陷於低谷仍能靠著自律,有序,規則,重振人生的能力。

想躺躺不平,想卷又卷不動。

這種半推半就的人生,真的好難啊。

於是他走向瞭更極端的方式,自殺。

02

於是回到開頭的一幕,那種荒唐感便沒那麼強烈瞭。

正是來自內心的利他主義,讓高嘉嶽從海底“浮”起來瞭,順便,也浮起瞭自己的人生。

如今再看,回傢,更像他的重生。

同樣的境況,他已經能用完全不同的心境去對待。

爸媽照樣嫌棄,但重生的高嘉嶽,笑嘻嘻。

兩個弟弟依舊覺得他不懂事,但連死亡都經歷過的他,才不管對面態度,上來就是一個擁抱。

對此時的高嘉嶽來說,傢,不再是旅人在外漂泊多年累瞭乏瞭,返回歸途的一個歇息站。

自認早不是高傢人的他,在生命的最後第一個想到的,卻是傢人。

傢裡那張沙發,也成瞭承接他生命的落腳點。

一個讓飄印象深刻的情節。

高嘉嶽回來第一晚,因為太醉,直接一頭栽在飯桌上睡過去,高媽媽讓把他搬到沙發上。

半夜,高嘉嶽酒醒瞭,他第一眼看到的是坐在他面前的老爸。

-爸,你怎麼沒睡

-我怕你吐啊

你看他們嘴上再嫌棄,但當他喝醉瞭,徹夜守著他身邊的還是父母。

而從踏進傢門的那一刻,一些東西,也在高嘉嶽身上悄悄改變瞭。

以前他因著是老大,於是總努著一股勁,想當“領頭羊”。

他離傢十多年,開餐廳當老板,回傢都隻住旅店,用盡所有方式和原生傢庭做切割。

隻因他想擺脫那個舊式的、落後的環境,想以世俗意義上的成功來向傢人證明,你們錯瞭。

可是,事情並未朝著他希望的發展。

外部所有東西反而都在拋棄他,隻有傢裡那張沙發。

直到躺在傢裡那張沙發上,他才徹底放松下來。

他開始說累,說疲憊。

之前一直嘴硬自己早不是高傢人,如今開始承認想傢,想爸媽瞭。

這一刻,他變得柔軟,真誠。

沙發上的他,開始觸摸另一種幸福,一種瑣碎的,但踏實的幸福。

是弟弟清晨和媽媽爭廁所的聲音,是爸爸在廚房打發雞蛋的聲音。

他發現,當他被“成功”拋棄後,並未陷入虛無。

轉身回頭,他還有傢可回,傢裡的一切都是可控的,觸手可及的。

於是,這個之前一心想死的男人,開始不想死瞭。

他回到兒時房間時,先寫下“遺書”。

覺得不夠準確,劃去。

再寫,“漫長的告別”。

還是不夠準確。

最終,寫下“有生之年”。

從告別,到為告別準備,再到不如活著。

他一遍遍修改的同時,也修改著自己究竟改以何種姿態,面對接下來的人生。

03

每每看到高嘉嶽回傢後的狀態時,總會讓飄想起自己的沙發。‍‍‍‍‍‍‍‍‍‍‍‍‍‍‍‍‍‍‍‍‍‍‍‍‍‍‍‍‍‍‍‍‍‍‍‍‍‍‍‍‍‍‍‍‍‍‍‍‍‍‍‍‍‍‍‍‍‍‍‍‍‍‍‍‍‍‍‍‍‍‍‍‍‍‍‍‍‍‍‍‍‍‍‍‍‍‍‍‍‍‍‍‍‍‍‍‍‍‍‍‍‍‍‍‍‍‍‍‍‍‍‍‍‍

那一張亞麻佈料的,鵝黃色的懶人沙發,是飄給自己買的第一件“正經”傢具。

在這張沙發上,我度過瞭曬著太陽的慵懶周末,也會在深夜加完班後,窩在沙發裡,長嘆一口氣。

所以,飄很能理解“失敗”的高嘉嶽最終為什麼選擇回傢。‍‍‍‍‍‍‍‍‍‍‍‍‍‍‍‍‍‍‍‍‍‍‍‍‍‍‍‍‍‍‍‍‍‍‍‍‍‍‍‍‍‍‍‍‍‍‍‍‍‍‍‍‍‍‍‍‍‍‍‍‍‍‍‍‍‍‍‍‍‍‍‍‍‍‍‍

因為隻有在傢裡的沙發上,才能徹底卸下在外面繃著的勁,全面放松。‍‍‍‍‍‍‍‍‍‍‍‍‍‍‍‍‍‍‍‍‍‍‍‍‍‍‍‍‍‍‍‍‍‍‍‍‍‍‍‍‍‍‍‍‍‍‍‍‍‍‍‍‍‍‍‍‍‍‍‍‍‍‍‍‍‍‍‍‍‍‍‍‍‍‍‍‍‍‍‍‍‍‍‍‍‍‍‍‍‍‍

這時,沙發不再是傢具,更像一種情感支撐。

每當因為外界壓力大到想發瘋瞭,想大吼一聲“老娘不幹瞭”,就總會想到它。‍‍‍‍‍‍‍‍‍

想到如果撐過這一天,下班回傢去又能美美躺在上面,這是一種心安的幸福,它提醒我,就算城市再大,總有一個地方是能給我靠靠的。

當下的我們就像生活在蒸籠裡,沸水就是我們的焦慮,即便我們已經被蒸騰起來的水汽燙傷,但依然鮮有人掀開鍋蓋逃出去。

因為所有人都知道,在掀開鍋蓋的那一刻,也自動和失敗者劃上瞭等號。

可是,若跳脫這個評價體系來看,失敗者,又是誰規定的呢?

《有生之年》裡,高嘉嶽雖破產,失業,欠債,但他從不覺得自己過瞭一個失敗人生。

當他和小時候的自己對話時:

-你什麼都沒做

-我做很多哎,我冒險,去旅遊,開餐廳……

你看,人生在他這裡,從來不是考試,更像一段旅程,如何讓這段旅行精彩,不後悔,是他唯一要做的事。

在《有生之年》裡有這樣一幕,高嘉嶽回傢之後,高爸爸和高嘉嶽的侄子在屋頂上聊天。

侄子指著一棵樹問高爸爸:

-這什麼,這麼醜

-釋迦啦,沒下肥料長成這樣,算不錯瞭

這是區別。

在外人眼裡,可能永遠隻能看到釋迦的”醜“。

可隻有親手培育的爸爸和釋迦自己知道,這點”醜“,也是拼盡全力得到的結果。

所以,既然已經盡力瞭,又幹嘛因為外界兩句評價,就隨意扭轉自己的人生呢?

美或醜,卷或不卷,於我們來說,都是過程,而過程本身,就是答案。

20歲的高嘉嶽因為有沖勁,所以他想去大城市,想當老板,如今折騰一圈回來瞭,於是在外人眼裡,有人覺得他廢,不行,全白幹瞭。

但,那又如何。

飄更看到瞭他作為一個人的能動性。

20多歲時就敢自己決定走出傢門,人到40,又能克服“我不是高傢人”的障礙,傢人的“嫌棄“,外界看衰,敲開傢門。

他的人生,一直都是自己決定的。

想到李雪琴說過這樣一句話:

人生,向哪兒走都是向前走。

深以為然。

不斷經歷,不斷調整,這不就是人生嗎?

說真,人而為人,已是艱難。

若僅僅因為他人評價去活,多少犯不上。

倒不如像高嘉嶽那樣,盡力活,盡力感受,盡力體會這隻有一次的人生。

就如他在日記本上寫下的那句:

有生之年

能長這麼大

算不錯瞭

這句,是給釋迦的,也是給人生行至此處的你和我。

點讚(0) 打賞

评论列表 共有 0 條評論

暫無評論

微信小程序

微信扫一扫體驗

立即
投稿

微信公眾賬號

微信扫一扫加關注

發表
評論
返回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