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2日,由毕赣执导,易烊千玺、舒淇、赵又廷、李庚希等主演的电影《狂野时代》正式上映。这部影片在今年的戛纳国际电影节获评审团特别奖,且因为易烊千玺主演,热度非常高。作为一部艺术片,映前预售票房高达1.21亿。
此前,凤凰院线经理指数预测《狂野时代》最终票房为1.5亿元。院线经理表示,有易烊千玺的加持,该片有望成年度最卖座的文艺片。
然而影片上映后,市场表现呈现出明显的“高开低走”。截止11月24日11时许,该片累计票房为1.24亿(其中预售1.21亿),粉丝效应比较明显。上映次日(周日)票房便骤降至3700多万,下滑幅度显著。目前猫眼的最终票房预测也从2.2亿降到了2亿左右。可见,影评在路人盘市场并不受欢迎。
电影是造梦的艺术。究其根本,这部片子是对电影发展历史的映射。
《狂野时代》的创作野心尤为突出:影片以“迷魂者”的五世轮回串联五个独立篇章,易烊千玺一人分饰五角,从佝偻的怪物到民国少年,从还俗僧侣到中年骗子,其细腻的表演完成度得到一致认可。在视觉呈现方面,影片也收获了业界广泛的好评,镜头质感、色调搭配都极具美感。但在故事表达方面,影片却受到了许多口碑争议。在资深影迷与影评人眼中,这部横跨世纪、以五感为脉络的作品堪称“神作”。
在普通观众视角,评价却高度统一。由于影片由五个独立篇章构成,没有连贯的主线剧情,再加上本身是艺术片,通篇都是晦涩难懂的隐喻,观影门槛比较高。过度密集的抽象表达,让故事失去了共情的锚点,与目前主流电影市场的审美有一定冲突。普遍观众看后表示“看得云里雾里”“全程不知道在讲什么”“没有一秒是看懂的”。豆瓣6.5的评分恰是这种认知分裂的缩影:艺术价值获得肯定,市场接受度却跌入谷底。因此,这也对后续路人盘的观影选择造成了一定影响。
口碑的分化直接转化为票房的“高开低走”。上映首日近8000万的票房成绩,印证了奖项光环与明星效应的号召力,前几日30%的排片占比更显院线信心。但随着“看不懂”的口碑发酵,次日票房便骤降至3700多万,跌幅超50%。雪上加霜的是,11月26日《疯狂动物城2》即将上映,《狂野时代》的排片占比直接腰斩至5%-7%,市场空间被进一步挤压。截至目前,影片累计票房仅1.24亿,即便猫眼与灯塔给出2亿左右的预测,也与最初的市场期待相去甚远,凤凰院线经理最终将落点锁定在1.5-2亿区间,彻底褪去了“年度最卖座文艺片”的光环。
从《路边野餐》开始,再到《地球上最后的夜晚》,这位导演始终执着于电影语言的艺术探索,却屡屡在市场认知上遭遇滑铁卢。2018年的《地球上最后的夜晚》曾凭借“零点跨年”的营销噱头创下2.61亿首日票房,次日却暴跌至1139万,猫眼评分低至3分,与如今《狂野时代》的轨迹如出一辙。两部作品共享着相似的创作基因:碎片化的叙事结构、密集的隐喻符号、对“梦”与“记忆”的哲学化表达,这些特质让毕赣的电影成为艺术沙龙里的宠儿,却也筑起了与大众审美之间的高墙。
《狂野时代》的争议,终究是艺术表达与大众审美之间的一场对话。毕赣用极具野心的镜头语言,完成了对电影艺术的又一次探索。
广告声明:文内含有的对外跳转链接(包括不限于超链接、二维码、口令等形式),用于传递更多信息,节省甄选时间,结果仅供参考,硕谷新闻聚合所有文章均包含本声明。




























暂无评论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