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作主体的变化只会强化影视行业的艺术价值,合理控制、优化成本解构,不仅能为观众带来更多优秀作品,也会促进新人新剧不断涌现的良性循环,推动行业的繁荣发展。
作者|布赫
编辑|晶晶
排版 | 苏沫
本文图片来自网络
11月14日,由中国电视剧制作产业协会编剧工作委员会(以下简称“编工委”)主办的第11期编剧沙龙《落实剧本中心制,再创国剧新辉煌》在京举行。该沙龙分为主题演讲与圆桌论坛两部分,汇聚业内著名编剧及出品人,就“剧本中心制”纷纷展开讨论。
“剧本中心制”即在影视创作中以剧本为核心,围绕剧本展开的全流程制作的创作模式,并强调编剧在创作中的主导地位。同时主张以剧本质量为项目评估核心,要求全创作环节围绕剧本,避免其它因素干扰导致内容偏离,在“讲好故事”的前提下兼顾项目的艺术价值与市场效益,进而提升项目的思想性、艺术性与市场竞争力。
01
从“流量驱动”转向“内容驱动”的势在必行
编剧汪海林在名为《“中心”是怎么炼成的》演讲内容中,评价“剧本中心制”是举目为纲,纲举目张。并强调这种主张并非利益之争,而是从产业发展角度出发,避免以流量明星为中心的盲目举措导致长剧用户画像偏移,最终让整个产业走向危机。
以美剧为例,奈飞(Netflix)今年第三季度营收同比增长17%,净利润25亿美元,同比增长7.7%。其核心正是以剧本为核心,那么衡量“剧本中心制”的标准即可简化为两点:
成本最优、效率最高。
而在流媒体时代,以剧本作为核心创作环节的特征不仅能够保证故事完整性,同时还能保证编剧在整个项目中的基本权益,形成“资方-编剧”的制衡关系。
目前美剧市场行业生态业已成熟,以“季播制”为核心,单季10-13集的体量不仅要求持续的剧情张力,更依赖编剧对角色成长的把控,而非追求短期流量效应。其影视工业形成了“编剧-导演-演员”的协作体系,明星需接受“角色服务剧本”的原则,个人形象服从剧本设定,而非个人光环。
这种制作流程的工业化与灵活性,基于分工明确的“三幕剧解构”等创作框架,流媒体的反向赋能,如奈飞采用的“Straight-to-Series”模式(直接预订整季)赋予编剧更大创作自由,而非传统电视网的“试播集测试”。
他总结认为以剧本为中心并非简单否定演员价值,而是将人与故事置于平等地位。流媒体时代竞争本质是“内容性价比”的竞争,通过控制演员成本、聚焦剧本打磨,实现口碑与利益双赢。通过“精准创作+分账盈利”实现全周期效率优化,其核心在于将创作权交还给编剧群体,以剧本质量为锚点降低试错成本,提升资本变现效率。
著名编剧余飞、宋方金、高璇、袁子弹、黄晖等也纷纷发表主题演讲。大家对国内编剧目前的从业困境与话语权等具体问题进行主题探讨,就AI对影视创作的冲击、长剧的系统性危机、编剧在整个创作体系中的真实地位、明确编剧三权(剧本定稿权、阐释权与剪辑审查权,避免在二度创作中被随意修改)、平台方对大数据的认知偏差等问题展开深度交流。
同时,与会者也意识到,“剧本中心制”要求编剧在整体创作过程中须有较高的协调能力,而目前具有此类能力的编剧较少。同时,“剧本中心制”又必须要求编剧与其他主创人员,尤其是导演之间产生新的协作关系。
区别于“导演中心制”,导演不能再主导剧本的修改,需严格遵循编剧的设定。在主导项目创作的同时,更应避免其它因素的干扰,保证创作方向始终锁定既定市场与观众。
大家一致认为,“剧本中心制”有助于重塑电视剧创作生态,推动行业从“流量驱动”转向“内容驱动”,促进优质作品的持续产出。
02
“剧本中心制”为行业发展带来多赢格局
在随后举行的圆桌论坛上,编剧束焕、白一骢、陈彤、王力扶、刘芳等纷纷发表对“剧本中心制”的看法与期待。
束焕认为编剧应该学会沟通,并勇敢地为自己争取应有的权益,更要学会在创作过程中与导演、制片人和演员合作。尝试在沟通中学习每一个生产环节,便于通盘了解项目的具体制造过程,从而掌握一定的话语权。
白一骢则以微短剧行业举例,他认为目前长剧行业存在问题很严重,今年长剧产能明显降低,较往年减少了1/3,平台也在想办法自救。反观微短剧行业,如红果等平台,会大力扶持己方弱势产品,如男频短剧等。实现均衡发展,而非简单地用大数据“提纯”,其结果只能是“纯度”越高,观众越少。
论坛上,大家对中国影视行业正在积极推动“剧本中心制”的整体转型表达了乐观的态度。并一致认为,提升内容质量、促进行业健康发展,就必须改进目前行业内存在的种种弊病,实施关键方向的准确实施。形成编剧、导演、演员等各环节围绕剧本的共同协作模式,以此作为良性循环。
更倡议在编剧行业内部推动互助,共同监督、完成“剧本中心制”的落地,抵制偏离内容生产与不重视编剧权益的相关行为,加快引导行业转向。
显然,本次编剧沙龙关于“剧本中心制”的业内讨论,反映出广大编剧的真实心声,而想要如众多与会者所言,实现这一方向的转型,需建立全方位的保障机制,进而通过某个具体项目的实施重塑行业价值观,建立以剧本质量和编剧为核心的工作体系。
制作方应在剧本创作上予以充分重视,更应给予编剧尊重与信任,还有合理的报酬,以激励从业者的工作热情。播出平台也应调整标准,评估剧本质量而非仅以大数据片面看待市场发展,间接遏制创作热情。观众作为终端消费者,在几方共同发力下,会逐渐培养成熟的审美观念,更关注作品本身的艺术价值。
因此“剧本中心制”无疑将带来多赢格局。
创作主体的变化只会强化影视行业的艺术价值,合理控制、优化成本解构,不仅能为观众带来更多优秀作品,也会促进新人新剧不断涌现的良性循环,推动行业的繁荣发展。
相信这一转型不仅是行业自我革新的诉求,也是市场与观众的必然选择。
四味毒叔
《四味毒叔》作为影视文化行业垂直文字、视频表达平台,欢迎有个性、有观点的导演、制片人、编剧、演员、经纪人、评论人、出品人等前来发声,或脱口秀,或对话,观点不需一致,但求发自内心。
出品人|总编辑:谭飞
执行主编:罗馨竹
广告声明:文内含有的对外跳转链接(包括不限于超链接、二维码、口令等形式),用于传递更多信息,节省甄选时间,结果仅供参考,硕谷新闻聚合所有文章均包含本声明。





























暂无评论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