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汤上半年剥离部分汽车业务后亏损减至14.8亿元,CFO称X业务盈利期或需更长时间


商汤上半年剥离部分汽车业务后亏损减至14.8亿元,CFO称X业务盈利期或需更长时间

北京时间8月28日晚,港股AI龙头商汤集团(00020.HK)公布截至2025年6月30日的上半年中期业绩。

财报显示,2025年上半年,商汤集团实现营收23.58亿元,同比增长35.6%;净亏损14.89亿元,同比收窄39.9%;在非国际财务报告准则下,经调整净亏损额达11.62亿元,同比下降50%,环比也大幅下降;经调整EBITDA(息税折旧及摊销前利润)亏损收窄72.5%至5.21亿元。

上半年商汤再度更新财报的口径分类,将投入规模较大的绝影智能汽车进行分拆和独立,留下有盈利定点的智能座舱相关业务,绝影的智能驾驶和世界模型业务进行分拆独立融资,实现集团整体净亏损收窄;同时,上半年生成式AI业务收入18.15亿元,在集团收入中的占比提升至77%,比去年同期增16.6个百分点。

商汤表示,2025年上半年,通用与多模态大模型进入“强推理+多智能体协作”的新阶段,生成式AI的应用渗透持续提速,并开始以可复制、可控的工程化路径穿透更多产业场景的“工业红线”。产业由“试点验证”加速迈向“规模落地”,生态分工与能力边界正被重塑。

商汤科技董事长兼CEO徐立表示,在关于《关于深入实施“人工智能+”行动的意见》重要举措的背景下,商汤紧抓落地机遇,以生成式AI与视觉AI为双引擎,使商汤在继续保持视觉AI龙头地位基础上,抓住生成式AI所带来的历史性窗口,为员工、客户和股东持续创造价值。

8月28日晚举行的财报会上,徐立进一步表示,商汤实行更加清晰的目标和战略指引,持续深化“1+X”战略,并取得实质性的增长。其中,医疗、机器人、零售等X创新业务在组织层面实现二次创业,重组团队的创业精神与执行政策,实现组织与人才的合力。一方面,X领域公司在各自的赛道取得新的突破,另一方面要获得资本市场和投资价值的进一步确认,因此,这个调整有助于集团更加准确反映各个板块的业务实质与边界,提升业务线间的协同效率,同时也向资本市场清晰传达商汤核心增长动能。

商汤CFO王征则透露,截至目前,商汤善萃(医疗业务)、元萝卜(机器人)、善惠(商汤零售)、绝影(智能汽车)等业务分拆独立后,外部总融资额已经达到10亿元数量级。但是,公司认为与核心业务相比,X创新(投资)业务板块的盈利期或需要更久时间。

“集团减亏和1+X战略显然有非常强的关联度,这会对商汤往整体盈利方向的迈进起到非常积极的作用。我们很看好X板块,只不过,我们判断这个板块与核心业务相比,离盈利点有可能再稍微更远一些。X业务能相对独立运营,既能享受到商汤集团整体能力外溢,也同时有效撬动外部资源,包括资金等。随着这些X业务成功融资,确实有可能会逐渐出表。而这个过程本身,确实在财务上会帮助集团减少亏损。”王征透露,预计生成式AI板块增速会持续超过集团平均增速,视觉AI下半年会恢复增长,但X板块业务不会提供收入指引,当前这些企业总体实现(交付)了比较满意的答卷,但未来X板块的公司有一定概率会逐渐出表,所以财务层面没有太多的比较因素。

具体来说,商汤再度更新财报的口径分类。2025年上半年起,商汤将原“生成式AI、视觉AI、智能汽车”三大板块,调整为“生成式AI、视觉AI、X创新业务”。IPO前,商汤曾将业务板块列为“智慧城市、智能商业、智能汽车、智能生活”四大分类。

根据财报,此次,生成式AI板块口径不变,依然是“大模型+大装置”;视觉AI板块吸纳原智能汽车业务中的智能座舱相关业务,X创新业务板块包括绝影汽车(智能驾驶、V2X与“开悟”世界模型),以及原视觉AI板块中的智慧医疗(善萃)、家用机器人(元萝卜)、智慧零售(善惠)等,聚焦智能驾驶、智慧医疗、家用机器人、智慧零售等四个赛道。但X创新业务板块的构成将随融资与治理变动进行动态调整。

收入方面,上半年,生成式AI收入为18.15亿元,同比增长72.7%;视觉AI业务收入4.36亿元,同比下降14.8%;X创新业务的收入为1.06亿元,同比下降39.5%,主要由于绝影收入下跌。2024年上半年,绝影智能汽车业务收入1.7亿元。

对于视觉AI收入下降,商汤表示,受东北亚某智能终端客户合作模式由研发服务转向维护服务的影响,上半年视觉AI收入同比下降。而随着战略聚焦与组织精简完成,盈利能力和现金流将显著改善。

对于X创新板块业务,商汤表示,包括曦望芯科等AI GPU芯片公司自2025年起不在合并报表范围内,终端芯片公司从下半年起不再被纳入合并报表范围。商汤称,两家公司作为集团生态的重要组成部分,将继续与集团深度协同。而目前曦望芯科已宣布完成近10亿元融资。

值得一提的是,包括云知声(9678.HK)、银河通用、帕西尼机器人、Rokid、BrainCo强脑科技、特斯联等商汤国香资本和商汤集团的投资项目也属于商汤X创新业务的一部分。据了解,未来获得投资盈利且未出表的资本项目均有望加入商汤X创新业务当中。

对于商汤的AI算力进展,财报会议上,商汤执行副总裁、大装置事业群总裁杨帆表示,截至今年8月,商汤大装置的总算力规模已经稳步增长到了2.5万PetaFLOPS,而且在平台层面完成SenseCore 2.0全面升级,线上推理性能较前版本提升约15%。

异构集群层面,商汤大装置在国产芯片异构混调上实现约5000卡规模月级稳定运行,集群利用率约80%,异构训练效率达同构约95%;另外,商汤还联合了宁德时代共同打造了一套锂离子电池的新型储能系统,对内可以有效降低计算中心的用电成本,对外也助力了区域能源的平衡。

然而,杨帆也坦言,相对于其他(字节、阿里)云厂商重投入以及竞争上,商汤的体量和规模确实会面临一定的挑战。但是在这样一个挑战情况下,不管是技术能力还是市场表现,商汤连续多年一直都能保持在前三名状态。主要因素包括商汤对客户理解和深度挖掘,新技术的快速迭代,以及大模型+大装置+AI应用“三位一体”的协同、能力共享和技术互相支撑的价值,从而在客户场景生态领域形成一个更完整的体验。

“我们可以看到,今天整个行业就是AI基础设施服务,客户群体就是做模型以及用模型的人,那么到今天,大模型技术仍然在快速迭代,市场上基本几个月内模型就有更新迭代。”杨帆称。

他举了个例子,商汤大装置的一个比较细分客户领域就是头部的AI科研机构,这背后重要原因是服务新型AI研发机构上海AI实验室(自己的研究院),服务了十年之久。在用户使用习惯、软件理解、权限管理等方面,商汤团队能够更好理解这些差异和独特需求点,从而构建新的服务体系,能够让公司在这些细分市场获得更多认可。

目前,小米的小爱同学、京东、壁仞科技、银河通用、鹿明机器人、生数科技、吉利、中国移动、中国联通、中国电信等多个头部客户都在使用商汤AI基础设施服务。

对于具身智能业务,商汤集团执行副总裁、CTO、智能汽车事业群总裁王晓刚表示,通过投资、业务合作等方式,商汤已经和超过20家头部的具身智能企业形成了良好的产业生态和协同效应。商汤非常重视全模态感知、精准导航以及多模态交互三个核心引擎,下一步将会有一些成果落地,包括文旅、巡检、教育、家庭等各个场景。而且,商汤正在把“悟能”平台与大装置、端侧芯片等相结合,形成软硬一体、端云协同的方案。

降本增效方面,商汤称加强了费用支出和收款管理。财报显示,2025年上半年,销售开支、行政开支分别为2.72亿元、5.97亿元,比去年同期有所减少;研发开支21.19亿元,比去年同期的18.92亿元有所增加,但研发占总收入比重由负转正;此外,2025年中的贸易应收账款为65.97亿元,较2024年底的69.74亿元稍有下降;贸易应收回款额升96%至32亿元。

截至2025年上半年,集团的总现金储备达132亿元(包括新一轮配售)。据悉,商汤在7月24日配售16.67亿股股份,总价约为25亿港元,其中50%用于持续扩大商汤大装置的规模与场景覆盖,支持生成式AI的研发,20%用于探索AI在创新垂直领域的技术融合与实践,包括但不限于具身智能、区块链、稳定币等方面的应用。认购人是国际长线基金香港无极资本(Infini Capital),总部分别设于香港及阿布扎比。

展望未来,商汤集团执行副总裁、首席科学家林达华表示,突破大模型边界的关键路径在于多模态和AI Agent智能体的深度结合,从而大幅拓展大模型或AI应用的边界以及商业前景。日日新大模型未来有三个层面布局:一是持续探索多模态未来演进路径;二是持续探索多模态模型架构本身,结合硬件层面特点进行优化计算模式,推动模型计算效率实现数量级的提升;三是生产力层面,夯实多模态推理和智能体的结合,以及提升交互能力,进一步突破AI应用边界,开拓更多新的商业方式。“未来,交互是一个让大模型落地到每个人身边的重要机遇。”

8月27日,《关于深入实施“人工智能+”行动的意见》发布后的第二天,商汤股价因此利好,一度涨超10%,后回落,截至8月27日收盘涨幅约8.9%。

对此,徐立表示,理解产业变化有三个重要趋势:

  • 1、在供给侧,算力、数据、模型走向工程化与标准化的过程当中,智算中心、数据要素行业、模型将会形成可复用的基础设施,并且会变成统一市场供给,那么这个过程中软件平台作用会进一步扩大,推动应用落地。
  • 2、从需求侧看,AI落地在金融、制造、能源、交通、医疗、教育等场景,都是商汤过往深耕的产业。随着AGI(通用人工智能)发展,单点投入产出比会转向平台化、全流程增效的变化,商业化就成为AI走入深水区的核心重点,并且会得到规模化释放。
  • 3、文件中还提到了治理和国际合作。随着模型应用边界的突破,框架是否会更细,智能体、可信AI发展过程中的大量市场空间,是否需要推动优质供给能力。商汤认为,智能体持续发展,会让智能终端发展有很大的延伸机会。

徐立强调,“人工智能+”就是市场驱动因素,商汤利用“双轮驱动+三位一体”工程能力,抓住这个机遇窗口,尽量做到行业的可复制性方案,从而实(兑)现商汤的确定性增长。

商汤仍面临一定承压。徐立曾表示,商汤最快今年实现盈亏平衡,所以为了这一目标,商汤下半年有望持续拆分投入高、盈利低的绝影等业务,以缓解商汤持续亏损压力。

资本市场层面,近期港股整体向好,商汤股价自7月初以来上涨约40%,年初至今上涨了48.23%。截至发稿前,商汤市值达808.29亿港元。(本文首发于钛媒体App,作者|林志佳,编辑|盖虹达)


© 版权声明
THE END
欢迎随手分享,喜欢就支持一下吧
点赞7 分享
评论 抢沙发

    暂无评论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