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期一手居屋推售,認購額總是十數倍以上。圖為市民交表申請居屋情況。 |
居屋發展可追溯至1972年政府所推出的「十年建屋計劃」,當時港英政府除了廣建公共房屋外,亦在1976年推行「居者有其屋」計劃,以低於市價售予中低收入家庭,協助他們自置居所,提升生活質素。不過,由於上世紀亞洲金融風暴衝擊造成香港樓價大跌。特區政府為了穩定樓市,自2003年起停建停售居屋,直至2011年,時任行政長官曾蔭權於施政報告表示,為回應中低收入家庭置業需要,宣布復建居屋。
首批復建新居屋認購超額62倍
首批復建新居屋在2014年12月「捲土重來」以七折發售,市民反應踴躍,房委會共收到13.5萬份申請,超額62倍。 此後申請宗數逐年爬升,2019年達到最高峰的31萬,2020年及2022年則回落至20多萬。為滿足市場需求,特區政府亦積極推出其他資助出售房屋,例如綠置居,專讓現有公屋租戶及合資格「綠表」人士申請,折扣率比居屋更高。
現屆政府上台後,致力於解決香港的房屋問題。房屋局局長何永賢早前表示,房委會將調整公屋(包括綠置居)和資助出售單位的比例,由七比三逐步調整至六比四,增加資助出售單位的供應。在未來5年,房委會和香港房屋協會將會有約56,500個資助出售單位落成。
與此同時,房委會亦推出多項措施滿足不同市民的住屋需要和訴求,包括調整居屋綠白表比例至五比五,鼓勵公屋租戶上流;預留單位作配額,供參加「家有初生優先選樓計劃」和「家有長者優先選樓計劃」的合資格申請者攪珠和優先選樓等。
广告声明:文内含有的对外跳转链接(包括不限于超链接、二维码、口令等形式),用于传递更多信息,节省甄选时间,结果仅供参考,硕谷新闻聚合所有文章均包含本声明。
暂无评论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