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李玉(左)在指導團隊科研。

  采訪中,李玉直言,“菌物學在中國起步較晚,與發達國傢相比還存在明顯差距。”

  從1978年開始,李玉就深入全國各個省區開展菌物資源調查,系統開展菌類資源收集、保存、評價和利用等基礎研究。經過多年實踐與探索,李玉團隊挑起瞭建設我國第一個菌物專業的重擔。同時從培訓師資、編訂教材、完善教學內容開始,在吉林農業大學設立瞭菌類作物自主設置學科博士點和碩士點,開創菌物人才高等教育的先河。

  菌類是天然的糧倉。在吉林的農業產業中,食用菌僅次於糧食、蔬菜、果樹、油料,產業規模排名第五。

  與“菌”打交道40餘年,李玉交上瞭一張亮眼的成績單,讓中國在世界“菌類舞臺”也爭得瞭一席之地。建立瞭“食藥用菌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中俄菌物資源保育中心”;創辦瞭《菌物研究》雜志,將菌類科研成果推到瞭全國乃至全世界的前沿;培養瞭菌物學領域的碩士研究生100餘名,博士研究生40餘名,博士後40餘名;在中國創建瞭較完整的菌物科學與食用菌工程人才培養體系。

  值得一提的是,近年來,李玉和他的團隊成功創建瞭中國首個菌類種質資源庫,收集並保存瞭世界范圍內栽培和野生的具有重要經濟價值的珍稀食藥用菌,涵蓋瞭野生種質資源共1.1萬份。其中,僅黏菌就有400餘種,占世界已知種的70%以上,發現並命名瞭36個黏菌新種。

點讚(0) 打賞

Comment list 共有 0 條評論

暫無評論

微信小程序

微信扫一扫體驗

立即
投稿

微信公眾賬號

微信扫一扫加關注

發表
評論
返回
頂部